811 ﹀﹀﹀
20211126
沒有一節課是完美的。
即使經過千錘百煉﹑設計周詳的教案﹐也只能是個「教學計劃」。實施時有點偏離﹐都是正常不過。因為上課不是教師按劇本唱獨腳戲的演出﹑不是精準地按既定語速依書直說/自說自話﹑不是按劇本(教案)唱做唸打一遍便成。課堂乃是有學生在課室裡學習﹐「教」是為了學生學得到。教師要應對學生各類學習差異﹐要解決處理學生提出的疑難﹐其間的師生/生生互動往往出乎教師意料之外。
內地的觀課專家前輩曾說過:每一課都總有點遺憾。且不談課堂秩序的問題﹐就是教學內容的選擇舖排輕重﹑教材的設計和使用﹑影音媒體展示技巧的掌握﹐都沒有必然的標準做法。而要因應學生的水平和即時反應而臨場轉變適應﹐旨在克服學習上的障阻是關鍵。
所以我觀課前總跟任課老師求取共識:上課時講了﹐不等如教了﹐更不是學了。教法沒有模範答案﹐沒有不二法門。主要看學生學到了沒有。
課後的議課傾談﹐我總想先聽一下任課教師的想法:
~ 這節課預算教甚麼?希望達到何種目標?
~ 上一節課已經教了甚麼?按計劃﹐下一節預算做甚麼?
~ 為達到這節課的目標﹐你設計了甚麼教法手段?為甚麼?
~ 學生在這節課的表現如何呢?跟平日有甚麼不同?
~ 學生有哪些表現是出乎意料之外的?
~ 現今下課了﹐覺得教學成效如何?滿意或不滿意甚麼?
以上各點其實都不是評課﹐而是蒐集資訊作稍後評議的基礎﹐是導引思考﹐共同探索求解的框架。總提醒自已不要急於發表自已的看法﹐要先讓任課教師多說幾句﹐瞭解其設計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