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1日

管仲論領袖

212 nnn 德叔 20100808

 

         齊相管仲病危﹐齊桓公小白去探望他:「您的病很重﹐萬一不幸﹐我把國家託付給誰好呢?」管仲問:「你心目中有何人選?」齊桓公說:「鮑叔牙可以嗎?」鮑叔牙是管仲的好朋友﹐自古以來便以「管鮑之交」來形容推心置腹的好友關係。管仲答:「不宜。鮑叔牙為人雖清廉正直﹐但對待德行不如自己的人﹐不與為伍。聽到人家的過錯﹐就終身不忘。如果讓他治理國政﹐對上就會忤抗君主﹐對下就會違逆百姓。」小白問:「那麼﹐誰可以呢?」管仲說:「可找姜隰朋﹐他對上不會表現自己的能耐﹐對下不會太挑剔﹐對自己的道德標準也很高。他既能汲取先世的事例教訓﹐又能不恥下問。自愧不如聖人﹐又同情不如自己的人。對於國政該不管的不管﹐對於家事不必知的不知﹐他對於人﹐能不計較細節。舉重而若輕﹐只有隰朋做得到。」

         這段故事﹐在戰國期間流傳極廣。先後見於《列子》﹑《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管子》等篇。 內容詳略不一﹐字眼稍有不同。 但內容一致。基本思想是:選拔領導人的標準之一是:處事應從大處著眼;不記仇計短和挑剔他人的不足;不會看不起落後的群眾和下屬。

         組織裡﹐總有些員工表現不如理想。 尤其是學校﹐這類特別講求員工專業自覺的人力資源機構﹐面對表現不佳的教職員﹐領導層首要監察﹑協助和鼓勵改進。豈敢奢望改變成人幾十年積下來的習慣和思維。 只要員工認同發展大方向﹐不破壞團結的﹐便用其長而避其短﹐使能有所發揮便算了。 嘗見有校長經常展示自己的精明和勤勞﹐而指斥下屬不濟。 結果是上下不和﹐學校不見進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