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 nnnn 20200626
學習要循序漸進﹐大概少人提出異議。
在認知範疇﹐大概指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差異類化到一般共性…等。亦即在低年級要求能指出事物的特徵﹐再找出事物間的諸般關係或原理 (物理化學性質/結構/時序/空間/因果/平行/層級/相對/矛盾/強弱相關)之類。基於以上基礎知識﹐再進一步探討常規以外的現象和因由﹐規律的條件和局限。更高層次者或高年級學生﹐應能懂得適時應用以上的知識作為解難策略﹐在現場因時制宜調校行為﹐應用相關知識以達到目的甚至創新。
以上尚未加入社經文化歷史因素﹑長短期效益的矛盾﹑不同利益集團或族群的價值觀和傳統習慣。如要加入這些因素而據此作出判斷抉擇﹐則問題的複雜性可想而知。即使受過高等教育的成人﹐也常有南轅北轍的看法和判斷﹐甚至得出你死我活的矛盾結論。
要求知識淺薄﹑入世未深的青少年對複雜政治狀況和未來發展作分析抉擇﹐實有點強人所難。故世界各地大多國家地區視18/21歲以下為未成年人﹐不能作出重大政治決定。所以選舉投票都要超過一定年歲以上。
中小學教師明乎此﹐應知有責任指導學生與人相處要互相尊重﹐明白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則個人行為要對社會群體負責。
因中小學生的經歷知識未足以深入瞭解﹐而問題複雜致一時間不易解說清楚﹐則可簡單一些指出行為的底線準則﹐就是要「守法和遵行校規」。因為校規和社會的法律是平衡群體與個人權益的行為規範。
缺了依法行事這一條﹐天下大亂﹐亡無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