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高小學生的探索活動:認識學校所在的社區~紅磡。
經與教師商討後﹐她們決定兩個學習目標。
一是紅磡區的歷史;二是紅磡的特殊行業:殯儀業。
這個兩主題仍然太寬太濶﹐都可以無限深廣﹐要再縮細。
因歷史發展固然可以包括參觀現存的古蹟﹐如:北帝廟和觀音廟﹐甚至已消失的海心廟。
也可以認識已經消失的黃埔船塢﹑青洲英泥廠﹑鶴園發電廠﹑牛皮廠﹑味精廠和相關遺跡:又可從街道地名變化﹐或認識當年工業蓬勃與污染情形。
當然可以探索街坊組織和海岸線的變遷等。
最終決定集中講兩間廟宇的故事。
紅磡的殯儀業是特色﹐相關的知識卻也很多。
對小朋友來說﹐他們關心甚麼呢?哪些知識點跟現存課程掛得上鈎呢?教師又想突出哪些方面呢?最後決定學習主題是「厭惡性行業」對環境與土地利用的影響。
有了主題﹐蒐集資料便有了方向和焦點。
例如誰是北帝和觀音?這兩個神明有何功能(法力)?這跟紅磡土瓜灣歷史上的社經發展有何關係?有何相關的風俗或傳說?
殯儀業作為「厭惡性行業」的代表﹐區位選址有何特點?政府和民間有哪些考量?與殯儀業相關的有哪些經濟活動(店舖)?附近居民會有甚麼反應或矛盾?如何解決?對地價租金有何影響?
當然教師要知道自己有足夠的教材嗎?如何發掘更多材料供選擇?最後要設計安排學習的過程:哪些先在校內課堂先介紹﹐作為先備知識打好基礎?哪些資料可由學生在網上自學?哪些要到現場觀察查訪?至於當天的參觀流程路線和安全措施﹐事後簡釋Debriefing等就不在話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