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教育心語》20180406
香港的「好學生」往往被評:學習能力頗強﹐主動性卻嫌不足。
所謂第一組別學生的普遍表現為:上課時留心聽書﹐卻不會主動提問。 在課外參觀時﹐多留心聽導賞員解說﹐照單全收﹐卻鮮少表達聯想和提出疑問。 香港教師大多是由這個系統中成績較好的成員擔任﹐故老師其實都多是這種人。 他們也傾向採用這種自己曾經熟習用過﹑並曾經賴此成功過的方法﹐去教導和期望學生。
故課堂裡學生乖乖地留心聽書﹐依著指示學習﹐夫復何求?
家長也反覆叮囑子女上課要安靜﹐留心聽教師講解﹐切莫「斬斷歌柄」, 乞人憎!是以課堂安靜聽講﹐成為理想課堂模式。
當近年要求學生思想要活躍﹐課堂裡要活潑互動﹐不少教師便感到不習慣而無所措手足。 說得誇張一點﹐就是不懂如何營造一個活躍而又不出亂子的課堂。 也有試過不那麼成功的﹐描述課堂「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為了安全﹐索性就回復當年自己親身經歷過成功的教法:齋講教學法。
當近年要求學生思想要活躍﹐課堂裡要活潑互動﹐不少教師便感到不習慣而無所措手足。 說得誇張一點﹐就是不懂如何營造一個活躍而又不出亂子的課堂。 也有試過不那麼成功的﹐描述課堂「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為了安全﹐索性就回復當年自己親身經歷過成功的教法:齋講教學法。
敍事可以平舖直敍﹐碗碟齊全﹐順序而下便可。倘要說得高潮迭起﹑懸疑不絕﹑引人入勝的話﹐除了用詞優美﹑舌燦生花外﹐更要懂得把故事情節花點心思剪裁重組。 教學亦然。 即使用「齋講教學法」﹐固然可由定義結論出發﹐舉實例以說明;亦可由時事新聞或生活實踐入手﹐或由難題疑惑導入﹐或由澄清坊間經常誤解的現象說法引起注意﹐則學生接收時便較易觸類旁通﹐由此及彼而生好奇﹐進而深入探問。 如此﹐課堂氣氛較活潑﹐互動會增強。 關鍵是教師要花心力「設疑誘思」。
學生「學而不問」﹐往往因教師已經把難題的答案清楚說明﹐根本不用學生花氣力思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