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12月27日

用生命做實驗

660 n n 《教育心語》 20181228



  今天的教育現象和格局﹐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非某幾個人的主觀意願便可以造成的。 現況無論有多好或多壞﹐都是經過好幾代人的努力爭取﹑經過當年的學者精英殫精竭慮研討建議﹑各相關持分者長期角力的結果。 這關乎整個地域內外的社經變化互動影響﹑更由於深植於當地歷史傳統文化的信念持續干涉﹑不斷演化而成。
        尤其重要者﹐教育政策與實施有極大的慣性。 因為整個體制和資源變動均牽涉到龐大利益集團的矛盾﹐是以絕非某人一聲令下便會改變。
        稍為涉獵過教育政策演變歷史的朋友﹐都明瞭其中錯綜複雜的關係。 要改革教育現況﹐不是喊些高大空的目標口號﹐不能奢望一蹴即至﹑不是喝駡嘲諷某個機構或甚麼人便會成功。 即使今天就讓一個很不滿現狀的人上場當了政府教育部門的話事人﹐我看也不會在一年後(甚至三五年後)會有甚麼大變化。
        更重要的是:教育界似乎沒有公認的權威定律或公式可以遵行。 不像自然科學﹐教育政策或做法從來不可能在實驗室裡造出來可供全民依從實踐。 所有「好的」教育政策措施乃至教學法﹐都是在校園中課室裡﹐用學生的生命做實驗﹑用她們的歡笑和眼淚做証據也說不準﹑也許要用學生滯後的成功和失敗來說明。 這個過程既漫長而變數甚多。 不少實驗的環境又千變萬化﹐關乎千差萬別的學生心理生理特徵﹑也受到前線執行者--教師的素養差異影響﹐是以果效未能複製或保証。
        作為一個在教育前線後方作戰了幾十年的老兵﹐只盼集結更多有志者同行﹐從身邊做起﹐出點綿力而已。

2018年12月20日

333小老師計劃


659《教育心語》20181221

        課後補習服務附帶托管功能﹐對文化資本薄弱的基層家庭極為重要。 因為不少家長文化水平不高﹑又不諳外語﹐輔導子女功課有大困難。 學校裡又未必有足夠的安排處理好進度稍慢的學生﹐容易致使這類學生跌入【上課不明白...功課做不好...課堂不吸收不表達...測考差...失自信...基礎不穩...上課不明白】的惡性循環。
        基層雙職工父母下班較遲﹐交通路途偏遠者﹐甚至要七八點才回到家﹐亟需附帶托管功能的功課補習社照顧孩子放學後的幾個小時。 其費用雖然不菲﹐也得接受。
        約十年前﹐幾個有心人找來退休校長和教師﹐摸索著成立一個支援課後補習的善舉。 堅持多年下來﹐先由北區上水做起﹐現已遍及四個區域。 由小到大﹐先後投入了近億元﹐牽動了百多間中小學派出學生參與﹐支援了過萬個小學生。
        現今每天放學後﹐校車把各校的孩子送往七個地區的輔導中心(觀塘﹑北區﹑深水埗﹑天水圍﹑黃大仙﹑葵青和大埔)﹐由導師輔導做好當天功課外﹐也舉辦各種活動 (例如聘得足球名將山度士開設足球訓練班﹑親子旅行等) 在活動中讓孩子學規矩﹑開眼界﹑展潛能。 高年級學生做完功課也會教導低年級生﹐所以均以「小老師」稱之。 導師群中﹐部份來自中學的哥哥姐姐放學後趕來當「導師」義工﹐也有退休的教師校長﹑更找來明愛的社工協助SEN
        補習後﹐這個基金負責租車把孩子送回其居所屋村樓下。行政協調補習和車資等均基金支付﹐家長學生完全免費。
        出資參與這個行內簡稱為「333計劃」的企業基金有大有小﹐今年仍有新成員加入。 香港有心人/團體出資辦學者甚眾﹐亦己成傳統。 近年參與教育系統中的各類支援計劃也漸成風氣﹐其視野和付出心力確實值得表揚珍惜。

2018年12月13日

課外活動和補習


658 n n  教育心語 20181214


        在中華文化圈(或有稱筷子文化圈) 裡﹐正規學校教育跟課外補習教育系統旗鼓相當並行是常態。
        如果補習是提升考試競爭的有效手段,則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是處於劣勢。有錢參加補習的人藉此維持優勢,而貧困而未能參加補習的人難以改善劣勢。 是以補習教育就起著鞏固社會貧富差距的作用。
        在階級相對固化的社會﹐例如成熟的資本主義社會﹐課外補習加上家庭文化資本的栽培支援﹐致使貧富鴻溝日益擴大。 例如每年的長假期 (包括暑假和寒假春假等…)裡﹐中產以上家庭提供的遊學機會﹐拓展學生視野胸襟和自信﹐明顯是弱勢社群子女所難以企望的。
        在階級尚未固化的社會﹐教育尚能起著促進階級流動的功能。 基層學生倘能爭取到課外補習或豐富多樣的活動經歷﹐長知識擴視野之餘﹐也增展示的機會而提升自信。 故學校系統有必要適時審視在校內有否提供拔尖補底的家課支援(校內補習班) 是否提供多樣的課外活動與經歷給不同性向的學生?參與活動的學生背境有何偏重?資源投放有否考慮到「積極歧視」弱勢社群?
        知悉政府於於下年度(2019-2020)起將持續投放龐大資源到各校推行全方位學習。 筆者認為這對弱勢學生尤其重要。 資源多了﹐也要用得其所才能起正面作用。 有兩點期盼:一﹑活動宜重質素果效﹐莫為交數而增項目。 二﹒估計有不少學校會向校外購買活動。 其中最重要的﹐莫將活動中的師生關係也外判給校外人士。 教師必須緊貼進度適時跟學生做好活動後的總結 debriefing 工作﹐務求使到活動有實效。
  
  

2018年12月6日

補習社不能缺


657 n n 教育心語 20181207


        港澳地區每天小學放學的景象:學生按各種接送放學的狀況而排隊。 例如:家人親自來接的一條隊。乘搭不同媬姆車往不同地區的各就各位排不同的隊。 其中有幾條隊是由不同補習社派來的人接走的。
        一般這類補習社位置多在學校附近﹐有在校舍旁邊﹑甚至在對面街與校門相對的。 學生背著書包放學便排隊進入補習社繼續「上課」。 直到黃昏或入夜﹐家長放工才到補習社接回家。 部份補習社更提供晚餐和下午茶點﹐當然另行收費。
        這種有托管功能的補習社很受雙職工父母歡迎或倚重。 即使家中有人照料起居﹐不少家長仍願意把孩子送到補習社去﹐「做完功課溫完書才回家」。 有家長表示這可以減省了家長跟功課習作的工夫;更有說有助促進親子關係!原因是減少了親子因習作家課的矛盾和吵駡。 至於看顧跟進子女功課而促進親子關係和瞭解嘛﹐當然要放棄了。
        有些補習社海納百川﹐各校學生都有。 有些人數較眾的「名校」附近更有補習社標明《專收XX學校學生》。 這些補習社導師因為多年專門處理此校的學生﹐已經蒐集了大量該校各科歷年的作業﹑工作紙﹑測驗卷和考試卷﹐形成頗為齊全的試題庫。 導師對某些教師的教學狀況﹑測考試卷和標準答案都瞭如指掌﹐這對於協助學生應付測考自然胸有成竹﹐得心應手。 學生只要報上年級科目任教老師的名字﹐補習導師便會在資料庫中取出過去歷年舊題﹐讓學生先行練習。 明天的測考自然較有把握。 家長間的訊息群組又互相通報﹐是以生意滔滔﹐應接不暇。
  
  

2018年12月1日

影子教育系統


656 nnnn 20181130


        兩位剛退休英語教師近年在天水圍和元朗區分別開辦了兩間英文科補習社。 跟專注會考的不同﹐對象是初中和小學生。 據悉反應很好﹐學生成績也確實有改善。 故她們生意滔滔﹐應接不暇﹐感到市場需求很大。
        她們分析:文化背境薄弱的雙職家長不擅英文外語﹐輔導孩子功課有心無力。 倘校內的機制或老師未能妥善照顧學習差異﹐成績稍遜的學生極易跌入學習失效的惡性循環:上課不明教師所教à功課做不了à測考不及格à失敗而致自信弱à自我效能感低導致逃避學習à挫敗感引致無興趣上課à上課更不明白。對弱勢家庭來說﹐借教育而「階級向上流動」的機會和希望就落空了。
        這兩位退休老師指出﹐在一般二三十人以上的課堂內處理學生的學習差異的確有大困難。 學習失效累積而成的巨大差距只會日益擴大﹐致使教師也有無力感。 倘若校內未能及早扶助差生﹐校外補習而提升成績就是重要的補救手段。 在重視教育的華人文化圈家長﹐就很肯花錢去解這個結。 是以港大教授貝磊 Mark Bray 指出補習這個影子教育系統在兩岸四地(大陸港澳台)特別發達。
        且不論應付公開考試的雞精操練班﹐一般來說﹐學校課堂失效﹐才需要這個影子教育系統補救學校系統的不足。 事實上現今的學校制度,是以大規模生產模式運作﹐實在難以解決千差萬别的學習需要。 如果校內課後沒有拔尖補底的輔導補課,家長又無能為力而束手,把子女送到補習社則順理成章﹐甚至是唯一出路。
  
  


2018年11月24日

不再備課

655   《教育心語》20181123

        月前寫了一篇教師要備好課的短文。 有教師行家表示認同﹐內地有老行尊特級教師來電訊慨嘆:現在還有多少教師備課呢?他列出原因是:
1. 網上有教案可抄﹑
2.教師用書可倚賴﹑
3. 很多學校實行課堂單人單座﹐務求學生全堂聽。
        的確﹐如今資訊發達﹐網上資源尤其豐富。網上有大量《名師教案》可供下載。 教師若拿著來照本宣科﹐也真的可以過關。 更可大言不慚聲明:此乃名牌學校名師在示範課的劇本。 我等老式行家笑言:這教師肯在網上翻查尋找名師教案也不失是有點「上進心」。
        更省功夫的﹐索性拿著出版商的《教師用書》﹐搖頭擺腦地照著課文旁邊的小紅字朗讀一遍﹐彷彿引經據典地說文解字﹐也能騙過無知蒙童。 書商也提供相關的「罐頭」電子簡報ppt﹐教師大可不用任何改動調校﹐不管是否合適其本校的學生水平和實際需要﹐便可以打著IT教學的幌子搵食。 原來內地跟香港一樣﹐出版商提供了教師專用的課本﹐包括了課文相關的參考資料。 教師大可毋須備課﹐厚著臉皮辯稱此乃教科書(官方)的標準範式。
        出現這種現象的關鍵條件是:校方不是要求學生「學會了」﹐而只要求教師「教了」﹐完成教學進度是重中之重。 換言之﹐按進度「教完書」是硬指標﹐其他皆是其次甚至不管!至於學生明白了沒有?有何疑問和聯想?有點甚麼在劇本(教案)以外的想法或旁枝花葉﹐都會干擾了預設的教學流程。 為免生枝節﹐故課堂裡不允許提問討論互動﹐規定學生單行單座﹐務求學生專心聽課。
        如此﹐教師又何須花心思備課?




2018年11月15日

非物質的無字天書


654 n  n¾¾ 《教育心語》20181116


        教師參訪友校要有幾個心態:   一是學習人家的優點長處﹐不是去挑剔人家的缺點。 二是不能簡單欣羡人家資源多﹐生源好﹐家長社經地位高,才有今天的成效。 否則會容易得出結論:「人家條件好﹐我們條件差﹐學不了。 參觀也無用」。 參訪應聚焦學習人家如何看待挑戰﹑克服困難﹐如何頂住壓力﹑排除險阻?人家放棄了甚麼以換取今天所得?須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大有大的難處﹐都有她們的弱點困難或缺失。
        例如不妨思考
        主人為何安排我們參觀這兩層﹐而不是下面的兩層?參觀A而非B實驗室?人家為何集中介紹體育而非音樂活動呢?資源投入於Q而不在R﹐她們考慮甚麼因素呢?
        香港地方矜貴﹐尺金寸土,大家都頭痛空間不足。 人家是怎樣儲藏大型樂器如定音鼓和木琴呢?在一次參訪幼稚園時﹐行家都關心孩子午睡時的床和墊褥收納在哪裡呢?怎樣籌措資金購置昂貴的教具呢?從何可以募得免費的教材和學具呢?
        參訪者事先要備課帶著問題而來外﹐更要臨場觀察﹑把握稍瞬即逝的時機‥主動即場追問。 否則過後可能忘記了﹑也不便再進一步查詢。
        有時不妨提出自己的做法想法跟對方交流﹐既剌激思考﹐也能澄清一些誤解和發現自己的盲點……啊﹐原來新出了這種物料或軟件﹐比舊的好用得多!噢﹐原來你們也試過我校的做法﹐放棄的原因是甚麼呢?
        參訪友校﹐宜多追尋成果背後的過程﹑實物未能展示的思慮﹑特別是放棄了的方案﹑推行政策過程的思路和抗阻等﹐都是視覺以外的弦外之音﹑是無字天書。


2018年11月8日

穿針引線者


653 n n 《教育心語》20181109


        參訪學校成敗的關鍵人物是穿針引線的中間人。
        作為教師培訓者的中間人﹐要清楚知道參訪者的特點和基礎﹑需要和期望。 如參訪者是新上任的校長﹐她們關心的可能是資源調度安排﹑計劃方向和如何克服人事管理的困阻等。 前線教師可能關注友校的教學具體安排和課堂操作﹑照顧學生差異的點子。 有些學校素以某項表現聞名﹐參訪者就抱慕名而來的心態﹐想求得其中訣要門路。 穿針引線的不可能有求必應﹐照單全收。 因為被訪教師和學校有其工作常規﹐時間亦有限﹐就要參詳雙方的期望與接待能力﹐作出協調﹐選擇重點聚焦﹐方能保証果效。
        參訪前要跟參觀者作好導引﹐讓參觀者有備而來:簡介這個寶藏的特點和優勢或發展的背景資料。 現場發現氣氛呆滯而不夠活躍﹐主客雙方表現得太拘謹或討論離題﹐中間人就要發揮促進者的角色﹐導回正題或引發挑戰性的思考。甚至要代問一些問題﹐讓主方發揮。
        月前曾帶領一批少有參訪經歷的前線老師探訪某名校。 可能經驗不足或客氣﹐老師們全程只聽主人介紹和安排﹐卻沒有任何提問和討論。 故在參觀校舍途中﹐我要代參訪者問主人:改裝校舍時有何困難?如何選擇不同的解決方案?改革前同工的心態如何?對改變有疑慮嗎?如何減低同工抗阻改革的心態?如何激發同工的創意和參與等。
        一般參訪都只是見到人家努力的工作成果。 以上這些問題﹐都不是參觀可見的。 不問這些問題﹐就像入了寶山空手回了。  
  
  

2018年11月6日

再訪聯合國



概是第三次到訪聯合國了。今次最不同的是由可風當導遊。。
 聯合國門前有各成員國的國旗順字母序排列。首尾分別是阿富汗和津巴布韋。中央的是聯合國旗外﹐最後其實是巴勒斯坦和梵帝崗兩個觀察成員的旗幟。


聯合國大會 UNGA 前母子留影。


聯合國入口有兩個著名藝術作品。這是意大利所贈的《破損的地球》。意在希望能合力保地球護環_
 這是盧森堡所贈的雕塑。一支打了結的手槍。呼籲和平!_
 在花園較後有越戰紀念「碑」。
 聯合國的辦公樓(圖中)和會議廳大致分開。一般參觀者多在右面的會議廳建築群內。
 此貴重地皮在曼克頓中城﹐二戰後由洛克菲勒捐贈。各國的辦事處多分佈在附近幾條街。
聯合國後花園臨河岸﹐遠望旁邊是 急劇發展的新區。由貨倉碼頭改建而成。近處是大型無線電接收器
 現今聯合國主要討論的, 還是社經文化發展的課題為主。

 建築內有很多藝術品。其是其中之一。觸目驚心。

2018年11月1日

參訪學校


652  nnn n 《教育心語》20181102


        教師參觀友校交流﹐能拓濶視野﹑增添知識﹑廣結友朋﹑擴展和鞏固支援網絡等﹐是教師培訓重要的進修方式。 故近年我們經常安排校長教師到友校探訪觀摩。
        然而怎樣的訪校觀摩成果較大呢?這與參訪者的心態和基礎有關﹐也跟接待方的準備有關﹐更與穿針引線的中間人的安排有關。
        接待者要珍惜來客參訪的機緣﹐因為這是一個總結經驗和展示成果的機會。 也是培訓校內教師學生的上佳場合。
        多數學校已把部份任務交付學生﹐讓學生擔任接待大使﹐讓孩子介紹校舍設施和基本狀況。 須知:學校最重要的產出是學生的能力和表現。 由學生接待客人﹐既是展示﹐也是培訓學生的自信與氣度﹑言行禮貌﹑語文能力﹑應變能力。 在跟客人互動相處過程中﹐學校教育成果表露無遺;勝過校長自吹自擂。
        負責接待的教師因為要代表學校向同行介紹﹐少不了要對日常工作作點回顧總結。 這也是日常繁忙工作中難得的一個整理思緒的機會。 展示觀眾既然是教育界行家﹐客套話可以少講﹐關鍵和難點可以多談。 尤其是克服困阻的心路歷程和策略更宜詳細一些。
        介紹學校施行的政策措施﹐特別要講其背後的理念﹑摸索過程中躊躇徘徊的考慮﹐尤其值得跟同行分享抉擇的思路﹑考量的因素。 因為這才是最受行家關注的關鍵﹐是最動人心弦的細節。
        如果可能的話﹐我們甚至盡量安排主客雙方同枱聚餐﹐在較自然輕鬆的氣氛裡多點細緻的交流。 有些個別學校甚至安排訪客在課後參與主人家的備課會﹐省思自己會議的文化和解難的過程。

 


2018年10月25日

長沙簡牘博物館

651  n n  《教育心語》20181026


        近訪長沙。 參觀了目前國內外唯一的簡牘博物館。
  簡牘﹐就是古代書寫文字的竹簡木片。 是我國紙張流行前的主要文字載體﹑是古代文字文明的重要的流傳媒體。 故該館常設主題展覽稱《文明之路》。 簡牘展廳分四部份:《三國吳簡》﹑《中國簡牘》﹑《世界文字載體》和《中國簡牘書法》。
        該館於 2005 年建成免費開放。 簡牘藏品主要為 1996-97 年間在長沙建築地盤出土的十多萬枚三國孫吳時期紀年簡牘和 2003-04 年發現的二萬餘枚西漢初期紀年簡牘。 據知﹐此館藏的簡牘數量多於全國前此出土的總和﹐被譽為廿世紀繼甲骨卜辭﹑敦煌文書外的又一重要考古發現。 自 1950 年迄今湖南出土簡牘已逾廿萬件﹐居全國之冠。
        館藏最豐富的簡牘﹐記載了三國時期孫吳領域內的人口﹑賦稅﹑司法﹑戶籍﹑職官﹑紀年等資料。 例如民間借貸的憑據﹑官員升遷的紀錄﹑收到糧稅數量向上級呈報的文書﹑濶體的木質簽牌/木楬(綁置於簡牘卷冊上的標識﹐即今天的檔案外套)﹑名刺(即今天的名片/咭片) 等。
        這類珍貴的文物﹐倘向一般民眾青少年介紹﹐必須有針對性地設計講解內容。 用今天的語言結合介紹古今生活的特點和異同﹐讓民眾對比而明悟文物的功能和意義。 當然最好是能解釋觀眾提出的疑惑﹐教育的果效方顯。 然而當天所見﹐導賞員大概是把導賞詞清晰背唸一遍﹐一般參觀者也來不及消化﹐更遑論提問了。
        參觀心得;
  1. 自少便知道東漢時期蔡倫(53-121 AD.)改良造紙技術是重大的發明突破。 在館中見到三國時期官民卻仍然廣泛使用竹簡 (長沙出土的竹簡紀年介乎196-237 AD.)﹐。說明在三國時期﹐紙張還未普及流行。   在古代訊息傳播條件下﹐普及一種新的工藝技術和產品絕不容易。 
  2. 引致「洛陽紙貴」的左思《三都賦》據說成於280-291年間﹐說明蔡倫自殺百多年後﹐紙張尚是奢侈品﹐並不普及。一般文人家中還是不備紙張﹐故要臨時上街到坊間買紙抄寫《三都賦》﹐因而搶貴了紙的價格。 
  
 
  

2018年10月18日

編個好劇本


650 nnn   《教育心語》20181019



                教師是演員。 上好課要有個好劇本。 上課的劇本就是教案----教學的方案。 要劇本寫得好﹐就得花心思。 備課就是編劇的過程。
        據說好劇本能吸引人﹐皆因內容情節「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意料之外﹐即是有新鮮感﹐使人好奇興奮﹑有懸疑﹑想進深追尋。
        情理之中﹐是符應觀眾的理解能力﹐釋疑之際也覺得合情合理﹑恍然大悟;噢﹐原來如此。 否則編劇天馬行空﹑脫離觀眾所知﹐忽然來個甚麼天外來客或神仙打救﹐便盡解諸般疑難﹐就難使人信服﹐覺得不能接受。
        解難釋疑所需的知識技能﹑環境和條件要有伏綫﹐有交代。 不能臨時拿個蘋果出來便說是太空導航器﹑巴士司機與路人甲突然成了幕府時代的將軍或金正恩特使。 劇情的徐疾迴旋節奏要考慮觀眾的接收能力與習慣而設計﹐起伏懸疑舖排有理有節﹐而非平舖直敍。 總而言之﹐就是不能離開學生的認知水平太遠﹐要努力找出新知與學生舊知識框架/基模Schema 之間的關關。
        劇本內的對白不可能依賴即興「爆肚」﹐臨時即場創作。 故劇本裡的對答內容 (課堂的提問與回饋) 更要細緻安排﹐為學生前進上升搭建鷹架﹐切合角色(師生)的身份和水平﹑按其已知的訊息﹑掌握的技巧和疑惑﹑其性格和情緒而設計。 因著編劇的安排﹐逐步導引學生追索解難而釋疑﹐走出知識的迷宮﹐皆大歡喜。
        失效的課堂﹐往往因為教師對觀眾的認知和情緒特點掌握不足﹐演戲前沒佈置好舞台道具燈光音響。 更重要的是:劇本根本還沒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