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7年9月28日

摺紙飛機

596 《教育心語》20170929


        對於富教育專業修養﹑對課程理解通透的教師來說﹐沒有教科書﹐根本就不成問題。 長期依書直說的就會茫然不知所措。     校內教師質素參差﹐對於不用教科書﹐反應各異﹐乃意料中事。
        初中科學科《課程綱要》中要求學生懂得甚麼是科學方法﹑科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何謂科學探究和公平測試等。 如果教師用背定義﹑解名詞﹑講例子﹐不少學生會悶而無趣。 課上該用甚麼方法切入﹐用甚麼教材和教法大可由教師決定﹐不必依教科書的建議。
        才開學第三周﹐見到 老師帶領中一學生在禮堂做「紙飛機」實驗。 細看各生非常投入認真﹐研究紙飛機要怎樣「摺」才會飛得最遠。 大家用的同是A4紙﹐但直摺跟橫摺哪個好呢?摺三層還是四層好?把翼翹一點會飛得更遠嗎?在機頭或機中間加個萬字夾(曲別針)會有幫助嗎?用力向上擲真的飛得遠嗎?怎樣才能証明甲方案比乙方案更好?怎樣排除偶然因素和外部變動因素(例如風)的干擾?怎樣的比較才算公平?要做多少次測試才能作出結論?
        L 老師選擇了學生熟悉而廉價的「擲紙飛機」為教材和手段。 過程中雖是「玩」﹐其實是設計實驗﹑親手做實驗的過程。 教師在過程中不斷提問﹑挑戰學生的思路和做法﹐使學生從中明白甚麼是獨立變數﹑依頼變數﹑控制因素﹑公平測試﹑統計學常識…等。
        實驗後教師做總結 debriefing, 最後教學生以較精確的文字寫下相關定義和筆記﹐知悉科學結論是怎樣做出來的?
        如果學生認真投入而有得益就是好課。 這就得看教師的專業修為和教學水平了。
  
  

  

2017年9月21日

十萬個為甚麼?

595 nnn 《教育心語》20170922


        當中學校長時﹐為了針對薄弱學生基礎水平低下﹐無心向學﹐做了一些大胆的課程改革。 其中之一是讓初中科學教師可以不依書而教﹐只按課程綱要﹐決定教材和主題。 對於那些專業修養不足的老師來說﹐長期依賴教科書作為盲公竹照本宣科﹐當然會感到手足無措。 面對多方推搪﹐我索性提議:如果不知道教甚麼﹐就教《十萬個為甚麼》吧!
        《十萬個為甚麼?》是一套以大眾化﹑小百科全書式的科普讀物。 1934年譯自蘇聯《十萬個為什麼》於上海出版。1960年代初由國人自撰﹐港澳台灣地區普遍修訂複印。1966年版作者群中不乏名家﹐包括葉永烈﹑茅以升、蘇步青、李四光、竺可楨、張鈺哲、傅連璋等。我就是看《十萬個為什麼》這套兒童科普書長大的。
        現今的《十萬個為什麼》第6版共18卷﹐從內容到形式都有重大突破﹐例如很多問題不再設標準答案﹐並全彩色印刷﹐配備電子/網絡版產品於2013年陸續面世。其中大部分問題都是從全國少年兒童中徵集而來的。
        《十萬個為什麼》叢書中的每個條目﹐就是一篇一千幾百字的科普文學作品。既切合生活實際﹐表達也淺白易懂。 我就喜歡買來送給青少年作禮物。
        叢書裡所問的為甚麼﹐絕大多數與中小學的科學常識內容相關。 例如天為何是藍的?夕陽為何會紅?橋為甚麼要拱?汽水罐底為何要凹?微波爐如何加熱……都是物理科的內容。
        我提議將叢書作為教材之一﹐出發點是希望老師能像叢書一般﹐將科學課程深入淺出﹐結合生活而已。


  
  

2017年9月5日

不依書教

593, 594  nnn  教育心語20170908


        新入職在中學當科學教師問:「學生水平低﹐又無心向學﹐但我又要盡責上課依課程教他們﹐怎麼辦?」
        那麼﹐過去你在堂上做了甚麼?
        「他們課上如不睡覺﹐便是搗亂。 弄醒他們又怕課堂失控。 為吸引他們注意﹐不再趴在桌上睡覺﹐便跟他們講些笑話﹐閒聊些生活瑣事。 談這些﹐他們倒很有興趣﹐就是不喜歡我講書本的內容。這樣上課﹐無疑受他們歡迎﹐我自己卻心裡不安﹐因為沒有真正上課﹐沒有教應該教的。 趁著他們情緒好些﹐匆忙快速講了最基本的﹐也就是說﹐勉強說是「教了」﹐他們明白不明白都不計了。」
        他們喜歡跟你談生活瑣事﹐你就跟他們講生活中的科學﹐從中滲些課本內容。 其實生活中的趣味科學常識不少﹐他們應有興趣。
        對初中和小學生而言﹐課程趣味化﹐首要生活化。 切入方式不宜由定義概念出發﹐而可以由其熟悉的身邊事物入手。 例如:中一課程教動物分類:不宜由甚麼域//////的定義結論入手﹐大可由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開始﹐舉例也不一定像教科書以牛馬羊獅虎狼說明﹐而由大熊貓/鯇魚/石斑/龍躉或鯨魚/蚊蟲/水母//蝦等學生容易誤解的動物來挑戰坊間的迷思。 
  教人類的消化系統不必要一定由牙齒唾液食道自上而下順序﹐大可由消化的產出 (屎尿屁)作為入手點﹐則較易引動學生的好奇心與追尋知識的動力。
        這位年輕教師心裡不踏實﹐問:「但書本不是這樣次序的﹐不依書教﹐可以麼?」
  
  上課不依課本教﹐當然可以!而且應該如此。
        甚麼是教科書?
        教科書只是各書商按照《課程綱要》編寫的教材﹐供教師學生參考而己。 不同書商提供教材版本各異﹐課本上所提的僅是一家之言而已。 各版本教法策略思路固然不一樣﹑次序詳略也不盡相同。 教師根本就不必奉之若聖經。 不依書而教﹐乃是應有之義。 負責任的教師應該廣納百川﹐博採坊間眾家之所長和資料﹑結合自己的體會並網上資源﹑針對本校學生的特點﹐自行設計教學內容﹐方是正途。
        書商所印售的課本﹐對象是市場上的大多數或平均水平的客戶。 各校生源社經背景和文化資本不同﹑起點基礎各異﹐生活圈子和熟悉的事例更南轅北轍﹐教師所引用的例子和切入點當然要有針對性而千差萬別。
        教法本來就各師各法﹐內容由教師按實際情況增刪調校。 靈活變通方是常態。有些教師不敢逾越教科書的框架﹐一是誤解了教科書的功能﹐更多是專業水平不足﹐不敢作判斷抉擇。
        人無定相﹐教無定法。 尤其是面對基礎薄弱﹑對課堂學習喪失了信心和興趣的學生﹐堅持依書直教﹐既無效益﹐師生也同受傷害﹐何苦!
  專業教師明白課綱要旨﹐選取重點﹐量體裁衣。 例如中史科教唐朝歷史﹐僅得課時約共十小時﹐卻要包含289年21個皇帝的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文治武功交通民生...按足教科書也肯定難以完成。 如何選擇教學重點和教法﹐端視教師的專業修養﹑能力和判斷了。
  教師首要明瞭教學目的﹐因材施教﹐這才是專業的表現!
   
        

2017年9月1日

成人比學生更麻煩

592 《教育心語》20170901


       從事教師培訓廿多年來﹐知悉教師覺得最麻煩的﹐往往不是學生﹐而是要應付學生家長﹑校內上中下級同事﹑社會上各持分者如工會/傳媒/衙門和議員等。
       儘管筆者未嘗任教於每一類學校 (如特殊學校和幼稚園)﹐卻仍「夠膽」參與各類學校的教師培訓工作﹐皆因教師面對的困難﹐往往不是來自孩子﹐而在於學生身邊的成人﹐也包括教師自己。
       問題學生往往來自「問題家庭或家長」。 無論是怪獸/虎媽/狼爸或直升機家長﹑抑或是自認無知無能的放棄型家長﹑或自以為是有識之士的正義代表型家長﹐都會使教師深感困擾。 更遑論以消費顧客心態至上的土豪家長了。
       同事間既有私利沖突﹐又有理念取態和操作的矛盾。使到不少教師最終要離職轉校甚至轉行﹐往往都是成人間的矛盾使人氣餒和失望。 成人過往的經歷形成的長期習慣和價值觀也不易改變﹐同事間的成見也實在難以消減。 倘處理不善﹐便容易陷入僵局。 當然更有些教師抱著過時的舊觀念心態和操作方法﹐去解決新出現的難題﹐就處處不就手﹑天天不開心了。
       據政府統計﹐現今單親的學生比卅年前多了十倍﹐家庭教育功能不少要學校教師分擔。 自幼吸啜著電子奶咀長大的學生所出現的訓輔和學習難題﹐都是教師在大學師訓時期所沒有「修讀」過的。 倘沒有自知之明而持續進修﹑沒有不斷在實踐中總結更新﹐認真思考對策﹐則不善或不願處理這些每天的難題﹐既誤人子弟﹐也會自覺力不從心,進而淪為怨天尤人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