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7日

大學生多過中學生

       學歷貶值又稱學歷通脹。 乃世界潮流大勢。
       鄰近的台灣1995年教改廿多年來﹐大學由23所增至122所,在學大學生人數由24萬增至124萬﹐九成青年人能讀上大學。韓國大學生人數亦增加70%,起步較早的日本增加12% 雖云大家都明白學歷通脹後遺症要正視,但在社會上要求為弱勢社群向上流動﹑一片政治正確的平權呼聲中﹐各地政府也不敢輕言煞車。
       台灣已出現了大學學位多於高中畢業生。 因出生率下降﹐更導致大學生人數多於高中生的局面。 華人喜歡追求「大學生」學歷的情況下﹐高中後的技職體系少人入讀而逐漸崩潰。 這又致勞動力市場供應呈現上大下小。因台灣是個代工島,其實需要大量技術操作員工,教育體系卻與產業需求脫節,以致大學生畢業後,失業率高於高中職技生。
       大學畢業生會獲得高薪優職的局面不復見矣。 台灣不少大學生月薪起點僅台幣二萬餘三萬而已。 從拿薪資角度看﹐的確是「學歷無用」。
       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便延後就業﹐躲進研究院再讀多個碩士﹐於是碩士也泛濫。 倘一天未能解決就業能力﹐這可能只是飲鴆止渴而已﹐因為「學貸」不斷增加﹐負債更重。
       須知學歷不等於實力﹐更不等於就業能力。 學歷只說明你過去受了甚麼培訓﹐不說明你未來的工作能力;也許說明你的考試答題能力或寫論文的技巧﹐卻不代表在職場的解難能力﹐未說明生活實際上待人接物的技巧。
       以上所談的不只是台灣的前車之鑑﹐而是香港眼前面對的現實。 家長和老師要調校以往的舊思維﹐陪青少年同行新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