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7年6月1日

搖錢樹

579  ¾¾¾明報副刊《教育心語》20170602


  在博物館觀賞展品﹐得益視乎各人的背景和聯想。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現時展出【秦漢文明】的展品中﹐有大名鼎鼎的秦兵馬俑﹑銅戰馬和金鏤玉衣等。不同觀眾感悟和理解均有異。   
  個人較感興趣的展品中有四川出土的「搖錢樹」。 自小已聽過此詞﹐十多年前在沙田文化博物館初見﹐方知世間果真有此物。 
  樹有基座﹐多為陶製。 枝幹銅造﹐掛有銅錢﹐枝上有歌舞人形表演。 原來漢時中國西南地區流行打造精美的搖錢樹作為隨葬品。 據說全國僅存約二百件﹐因年代久遠锈蝕而多殘缺不全。 沙田文化博物館徐展堂展廳所展的品相甚佳﹐保存良好﹐算是難得。 在四川緜陽博物館有高約兩米的﹐比沙田的哪座高。
   中國人有習俗﹐事死如生。漢時與今天相似﹐認為死者到陰間去﹐要帶點日用品和金錢上路。 故墓中常有錢幣隨葬。 此樹則更進一步在陰間種植生長錢幣的樹﹐長用長有作補充。 當然部份專家對細節(如樹技上的舞蹈百戲人像﹑樹頂的朱雀或西王母像等)有不同的解讀﹐但對青少年學生來說﹐可留作他們進一步探索時再深究。
  人的習慣﹑價值﹑期盼和信仰看似很虛。千年後卻可在文物中得窺其中端倪。 我喜歡陪著學生在建築物門前的對聯或展出的實物中猜想和探索這些「似虛而實」的趣味答案。



附圖:樹頂有朱雀.枝幹掛銅錢和娛樂的百戲人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