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 ¾¾¾ 原載明報副刊《教育心語》20170630
應某校邀請為其教師分享「見家長」的溝通技巧。
檢視校情及其校本案例之後﹐發現不少教師多視「見家長」為額外的麻煩事﹐心存厭惡與無奈。
也有因工作繁忙﹐而致準備不足﹐臨急周章﹐蒐集資料不全而誤判局面﹐採用了不當的策略或工具﹐沒有具體可行的對策和專業的建議。
現今麻煩家長種類多﹐有直升機/怪獸型﹑草莓農夫型﹑暴發土豪型﹑虎媽狼爸型﹑軟皮蛇/爛蟮型﹑神隱懶理型﹑自稱無知放棄型﹑抑鬱求憐喊包型﹑剛烈正義代表型﹑甚至有尋釁滋事搵錢型等﹐不一而足﹐教師要有不同策略方可應對得宜。
心存厭棄﹐就容易在眉梢眼角暴露教師心底的煩厭輕蔑﹑聲調高低不當﹑說話腔調太乾硬或虛怯﹐則顯露了教師的怯懦﹑怨懟或氣焰﹑都會營造不良的溝通氣氛。
所以再忙﹐見家長前都要蒐集學生和家長的背景﹑將要討論的事件詳情﹑近期該生在生活和學習方面的瑣事等。
這些資料讓家長覺得教師比較全面瞭解和關注其子女。
見面前先決定是否需要同事陪同。 有同事在場﹐有利協助作紀錄和見証﹑包抄補鑊和提點﹑舒緩氣氛﹑示範和傳承經驗等。
會談前﹐要對會談的結局有個大致的腹稿。 這就要對討論的內容有較全面的掌握﹐對解難的策略有個底。 勿奢望臨時「爆肚」可生出解決方案。
嘗見過家長來校談關於其兒子上網打機成癮﹐而老師空槍上陣﹐對當今國內外處理網癮的狀況和對策無知﹐不能提供任何具體意見供家長參考﹐而只空泛要求家長多關注改善子弟的壞習慣。
家長當然不滿意。家長期望專業的教師能提供專業的意見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