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3月28日

保育好奇心

教育心語 20160325

  孩子有好奇心﹐就會探索。 大好奇﹐就會勇敢地探索。於是甚麼都摸摸﹑都嚐嚐﹐甚至因此打翻了碗碟瓶罐﹐跌斷了骨頭。好奇心一起﹐甚麼都問:為甚麼天是藍的﹑葉是綠的?木頭為何會浮?鐵為甚麼會沉?而鋼鐵造的航母卻又不沉?落日為甚麼這樣紅?白雲因何變黑變灰了?
  課堂上﹐學生習慣了靜坐聽教師依課本章節次序講﹐學生感興趣的相關事物和引發的疑難卻受到教師冷落漠視﹐甚或因為打斷或干擾了教學進度而遭教師斥責埋怨。 日久便養成老師餵甚麼便吃甚麼﹐不再發問了。
  帶學生到校外學習﹐因環境陌生新鮮﹐疑問理應更多﹐發問應該更熱烈。 然而卻只見學生拿著「工作紙」﹐一心想著完成紙上任務。 對紙外世界似乎全無興趣﹐對導賞員的現場實地指示視若無睹﹐對專家的講解說明聽若罔聞。
  教師在現場要因時制宜﹐協助發問﹐活躍求知氣氛。 甚至要代學生發問一些問題﹐向學生示範:教師也好奇﹐想知道答案。 不明便要問。 所問不論深淺高低﹐天馬行空也可。 例如:海象身形肥大﹐重達一千多公斤﹐每天吃魚約六十公斤﹐那它會像人一樣患上心血管或膽固醇過高等疾病嗎?它會消化魚骨嗎?企鵝整天甚至一生都站著﹐其腳板底可有甚麼特殊結構或病痛嗎?大熊貓和海豚會有月經嗎?如有﹐周期如何?又如何處理?海洋公園水缸裡各種糞便如何清理?
  這些問題。 可能學生一時想不起而不問﹐也有怕難為情而不敢問。 由教師代問﹐是解放學生思想和避忌﹐保育好奇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