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語 20150731
【場景一】 到麵包店買麵包。
一個新來的年輕店員正在散漫地清理放置包餅的玻璃櫥柜。 她由最下的一層抺起。 年長的同事提醒她應先抹最上層﹐因為上層的餅屑和麵包碎會掉到下層。倘後來才清潔上層,下層還是要再抹﹐不化算。
年輕店員大概不認同﹐拉長聲氣:「都是一樣啫!」繼續懶散地掃抺下層。
另一更年長的店員(大概是店長):「你都唔聽人教﹐係唔係唔想做!」年輕店員瞟了店長一眼,不作聲。
旁人看得出﹐她不服氣。
老妻離開店子後嘆道:「這種年青人怎樣才會成熟﹐明白前輩教你﹐是塞錢入你袋。……這種女孩又怎會嫁得出!」
【場景二】 月前陪伴一個智障長者依約去看牙醫。
花了個多小時舟車到診所﹐報到後等候了卅分鐘﹐柜枱後的年輕登記員才告訴我們:「你要鑲的牙托還未送來﹐下次再來啦﹗」我按著怒火教訓她:「小姐﹐你可知道我們來一趟看牙醫要花多少工夫和時間?陪伴的義工要調假﹑去智障人士宿舍接病人出來﹐轉兩次車﹐走106級樓梯…來回要五個小時!…如果牙托未到﹐你可早些通知我們﹐免得讓老人家大暑天時辛苦勞頓。」這年輕人一臉無辜:「我昨天已經追過他們﹐但他們不送來﹐我都沒辦法。
唔關我事!」她似乎仍然覺得她沒責任通知病人。
現今不少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根本對上班﹑學習和社會實際生活的「負責任」無知。
這等待人接物的品德操行多在課室外的非正規課程中方可習得。 香港高中課程大綱有規定:標準課時須有>15%用於《其他學習經歷》(即體藝﹑公民德育﹑服務學習/義工和「與職業相關經歷」) 。
這是學校課程不可或缺的元素。 留意:不是「課外活動」﹑不是「額外添加」和補充﹐而是課程的組成元素。 缺了就是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