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1日

中港交流甚麼?

教育心語  20150612


        卅年來﹐國內跟香港學校交流日多﹐互相學習觀摩﹐取得成就不少。香港教育界同行對國內的課堂設計﹑集體備課﹑課研機制﹑互相觀課評議教學等操作印象尤其深刻﹐從中獲益良多。 其中不少做法已引進本港﹐實行多年了。
  國內同行到港觀摩後﹐可以「學甚麼」?實際又學了甚麼呢?
  近月因為要參與培訓大西北省區教師校長的工作﹐得以較深入探討這個主題。 原來內陸省區教師到港觀摩機會不多﹐不少是首次到港。 故此先要對香港政經文化等有個簡略的認識。 因為兩地的文化環境不同﹑校園生態與價值觀各異﹐人事與財政管理體制大相逕庭﹐經濟資源投入差距甚大。 故必須要調校好交流觀摩時的心態﹐否則會覺得風馬牛不相及﹑離行離列﹐易生游離之心﹐萌抗拒之意。
 國內教育部門 (特別是中央)與大學的學者們對理念認識和論述﹐教育發展大勢和世界大致接軌。 文件上的要求和指引也相當到位。 兩岸四地教改要求其實大同小異﹐理應有很多值得互相觀摩之處。 然而中國實在太大﹐地區差異有若天壤。 倘地方政府執行時的理解和鬆緊不一﹐差之毫厘﹐便易走樣。 特別是自上而下的管理體制﹐彈性較少﹐不利探索創新。
相對而言﹐香港政府監控寛鬆﹐各團體辦學方針多元﹐傳媒資訊流通快速﹐市場機制(基本上即家長意願)早己滲入教育系統﹐重視個人特點與權利﹐教育便顯得百花齊放。 這等變化﹐沿海城市亦已逐漸成風﹐內陸遲早也走相似的路﹐故來港觀摩﹐或可管窺未來﹐早為之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