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5日

恐龍蛋和唐代少女

教育心語  20141226


曾在英國不同博物館的教育中心與教師同行交流: 「設計參觀工作紙的訣竅和理念」。不同年份、在不同博物館工作的教師都有相同的答案:最重要是讓孩子慢下來
孩子們到博物館,若是走馬看花,不曾停下來認真觀察、不認真思考,展品即使再珍貴,最終是過眼雲煙,水過鴨背,一無所得。參觀工作紙(台灣稱作學習單),大體是做兩件事:一是問個好問題,二是設計一些活動,吸引學童慢下來觀察或思考。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有一個為初小學生設計的活動: 「按體積大小排列以下各種動物的蛋」。包括:恐龍、鴕鳥、蛇、龜、鴨、雞、鵪鶉等。我問館內教師中心的同行:這個活動目的何在?答曰: 「孩子們進來博物館,必然會被龐大的恐龍骨架和模型吸引而興奮,但興奮過後,除了體型巨大之外,離館時留在腦中的,還有什麼呢?他們學到什麼呢?排蛋活動的目的,不僅在排列大小,更在於他們記得恐龍是卵生的。」
        沙田文化博物館徐展堂展廳有不少珍貴文物,卻是學生無興趣的陪葬品。例如其中一對唐朝少女騎馬陶俑,釉彩多已褪盡,只餘泥黃底色,高約20 厘米,一點也不起眼。卻見幾個小六學生蹲下來細心觀察討論。原來參觀指引(工作紙)要求學生留意少女外衣是左襟還是右襟、穿著褲抑或裙?腳上穿什麼?目的在要求學生認識唐代女性生活的一些特點:不是一般人以為的「三步不出閨門」。
好的參觀學習單,其實是導賞指引,不是填充測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