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4年12月25日

恐龍蛋和唐代少女

教育心語  20141226


曾在英國不同博物館的教育中心與教師同行交流: 「設計參觀工作紙的訣竅和理念」。不同年份、在不同博物館工作的教師都有相同的答案:最重要是讓孩子慢下來
孩子們到博物館,若是走馬看花,不曾停下來認真觀察、不認真思考,展品即使再珍貴,最終是過眼雲煙,水過鴨背,一無所得。參觀工作紙(台灣稱作學習單),大體是做兩件事:一是問個好問題,二是設計一些活動,吸引學童慢下來觀察或思考。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有一個為初小學生設計的活動: 「按體積大小排列以下各種動物的蛋」。包括:恐龍、鴕鳥、蛇、龜、鴨、雞、鵪鶉等。我問館內教師中心的同行:這個活動目的何在?答曰: 「孩子們進來博物館,必然會被龐大的恐龍骨架和模型吸引而興奮,但興奮過後,除了體型巨大之外,離館時留在腦中的,還有什麼呢?他們學到什麼呢?排蛋活動的目的,不僅在排列大小,更在於他們記得恐龍是卵生的。」
        沙田文化博物館徐展堂展廳有不少珍貴文物,卻是學生無興趣的陪葬品。例如其中一對唐朝少女騎馬陶俑,釉彩多已褪盡,只餘泥黃底色,高約20 厘米,一點也不起眼。卻見幾個小六學生蹲下來細心觀察討論。原來參觀指引(工作紙)要求學生留意少女外衣是左襟還是右襟、穿著褲抑或裙?腳上穿什麼?目的在要求學生認識唐代女性生活的一些特點:不是一般人以為的「三步不出閨門」。
好的參觀學習單,其實是導賞指引,不是填充測驗。

2014年12月19日

不用工作紙

教育心語 20141220

十多年來﹐因為參與了培訓教師參觀博物館的工作﹐故有機會聽到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特別是導賞員的心聲:「請告訴老師們﹐不要再讓學生拿著《工作紙》來看博物館!」
這些義工導賞員都是有心人。 其正職不少是教師或退休教師。 他們都明白教師的工作和心態。 然而多年的導賞經驗總結:每當學生拿著教師派發的工作紙後﹐便不會再用心聆聽導賞員的說明﹑也再不會留心觀察各項有趣的事物;其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工作紙的答案! 心裡想著的是完成工作紙上的問題 (多數是填充題)﹐找出工作紙上的指定答案。 導賞員花了心血準備的講解內容﹐全都聽不入耳。 甚至被學生追問風馬牛不相及的:「這題的答案是甚麼?」「這裡應填上甚麼才對?」這種情況對所謂聽話乖學生尤其嚴重。 因為傳統所謂「好學生」﹐就是能夠滿足教師要求﹑能答出教師期望答案的學生。
於是﹐填充任務至上的學生﹐對博物館內各種珍品視若無睹;導賞員的講解聽若罔聞。 工作紙上不問的﹐仿彿都看不見。 同學間只顧著核對答案﹐鮮少討論或有心思好奇去瀏覽各種展品。
到實地現場學習﹐貴乎體會珍貴的實物和展品﹐進而剌激而作較深入的觀察﹑思考或聯想。 只有投入才會覺得有趣﹐才會好奇追問和思考。
教師交付學生的任務﹐可以是幾個有趣的好問題﹐需要實地留心觀察查詢才知到答案。 延續學習任務如果是「回校後向低年級同學介紹說明或做個展板」﹐ 學生自然就要作點紀錄﹐何需一定是填充工作紙?

2014年12月12日

生涯規劃:職場趨勢 (1&2)

教育心語 20141212, 20141219


作為輔助學生生涯規劃的教師﹐需要對現今和未來的職業走向﹐有個宏觀的看法﹐方能幫到學生。倘若拿著卅年前的老皇曆和我們老一輩的經歷資訊﹐實難做好規劃輔導的實務。
宏觀的前瞻視野﹐包括經濟由地區性轉為全球化的影響﹑服務業比率的增加﹑破壞性創新科技的迅速更替﹐人口結構的轉變……等等。
2007年遠見雜誌做了個專輯:【台灣十大職場趨勢】。七年後的今天﹐其結論拿到香港比對﹐證諸香港﹐繫乎教育﹐似乎仍有意義。 其中大要簡述如下:
1. 高感度人才:不能外判和不會被電腦取代的工種﹐ 是能夠提供人際關係﹑ 美學感性親密關係層面服務的人才。 因為在衣食無缺之後﹐ 人的心靈需要會上升。
2. 前線業務人才:企業最需要的﹐ 是能夠直接回應客戶需要和能夠拉生意回來的前線人材。 易言之﹐ 後勤支援的﹐ 也要能打前鋒。
3. 國際人才流動是常態:到國內﹑ 台灣或東南亞上班會更趨普遍。 尤其高速鐵路和港珠澳大橋通車後﹐ 港人生活圈 (包括休閒生活圈) 會擴大。 外派到兩岸三地的工作會增加﹐ 因為中港台經濟融合只會向前﹐ 不會後退。 青年人要有心理準備離港上班﹐ 甚至可能要搬家到另一城市。
4. 專案工 project workers 派遣工 dispatched workers, 自由工 freelance/自僱工self-employed 和合約 contracted 短工愈趨普遍。 青年人將會不斷轉職。 故青年人宜把握機會多方學習外﹐ 也好向企業展示才能推銷自己。
5. 銀髮族退休期延後。 六十歲不退休或不全退已成常態。 青年人要知道競爭對手包括銀髮族。 此外﹐ 人均壽命增加﹐ 老人服務是新的商機。這個趨勢已成多年﹐ 仍會繼續。
6. 香港服務業佔GDP近九成。但服務業的研究卻少。工業年代的生產指標、作業流程不盡適用於高端的服務業。製造業生產所需的勞工,要遵守嚴明紀律,嚴格按照生產規格操作,講求高效達標,否則產出便成廢品。服務型經濟講求適應差異,度身訂做;講求創意與靈活變通。故教育系統培養的勞動力也要適應時勢,已大異從前。也要求敏感於人際互動、精緻細節、善於溝通、敢於創新。
7. 上班族傾向創業者多。然而,打工仔創業的領域,仍以低門檻的服務業為主,如飲食、低層服務、零售等。須知創業成功者少,失敗者眾,尤以成熟的市場為甚。不少上班族在職場上表現不佳、遇到挫折,便生創業之念,其實那只是逃避而已。創業後,要自編自導自演一腳踢,難度更大。
8. 兼職者眾。台灣約三成的受薪階級有兼職;近八成打算兼職。主因是企業凍薪,同時又釋放大量外包工作,助長了兼職市場。然而,兼職到底是解藥抑是毒藥?兼職可以增加人脈,甚或是轉職的跳板,但也可能讓你兩頭空。
9. 女力崛起。女生學業成績領先趨勢已成多年了。女性出任高層領導日增。據說女性的細心、耐心、善於溝通,甚至是美學概念,都比男性強。在強調感性的年代,女性的自主性和機會比前更多、更強。
10. 高效率的專業服務是王道。凡是還未被專業化、標準化的工作都有可能成為「明日專業」。看官試留意一下水電師傅牌照﹑地盤安全經理﹑地產經紀執照等工種的專業化過程﹐便可以預測到:陪月(產後康復服務)/ 香薰治療/ 腳底按摩(人體經絡反射專業治療師)/ 大衿姐(婚禮統籌經理)/ 殯儀館堂倌(安息典禮統籌師)的發展方向。





2014年12月6日

生涯規劃:入大學以外

教育心語        20141206


過去不少中學的生涯規劃輔導集中在高中畢業班。特別是名校,主要是為畢業生介紹和推薦申請海外大學、介紹本地大學的選科入系門路之類。然而,本港入大學比率長期維持在18%左右,即使連同港外升學或可達三成。如何輔導未能進入大學的七成學生作好生涯規劃,工作一直明顯不足。
        弱勢學校學生以往不少於中三後進入勞動力市場,弱勢學校的升學就業輔導多集中介紹職場工種或安排參觀。這類學生也因對於升學不成,早有心理準備,其生涯規劃多由朋輩或家長互相通風報信、介紹工作門路。嚴格來說,學校根本沒有什麼指引規劃。因為可以選擇的路太窄太少,正是「見一步行一步」。尋找出路,多是騎牛搵馬,甚至馬死落地行。大不了,就賦閒在家,做其待業青年。待業時期長者甚至可達一兩年。經過多次求職失敗後,心灰意冷,信心盡失,求職意欲也消磨淨盡,終於成為足不出戶的宅男宅女。
        生涯規劃,不單去尋找升學就業的資訊門路,更在明白社經大勢和自己的能力性向之後,作出切合實際的計劃路線圖和時間表。既要針對可見的將來作一些期盼和目標,更要為達到這些目標作出必要的準備。在長遠的路途中,設定一些小目標,甚或作出後備方案;免得遇到困阻時,心情大壞而手足無措,臨時周張,失足陷阱,誤踏地雷。
        其實不少弱生及其家長,早在初中也知道該生在港升讀大學的機會甚為渺茫,其生涯規劃應及早在初中開展,否則難以維持其上學的動力。





認真答怪問題

教育心語 20141205


整理書櫃,翻出兩本舊書。當年啟發我當教師宜多看雜書答怪問題。
台灣時報出版社2003 年出版了德文原著《請問諾貝爾大師:大師解答孩子的22 個疑惑》。編者請來22 個諾貝爾得獎者等世界頂級大師回答一些小孩子常問的問題。
        例如:為什麼1+1=2?為什麼有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地球還可以轉多久?為什麼爸爸和媽媽必須要去工作?為什麼要有戰爭等。各大師在書中向我們示範了如何耐心地、深入淺出地回應孩子的問題。這書給我最重要的信息是:不要看輕孩子問的問題。
        另一本則是奧國經濟學者Walter Block 1976 年以西班牙文出版的Defending theUndefendable 的中譯本。此書為「缺德者」的行為作出經濟學的分析甚至辯護:指出這些人的行為對社會「有益」。這些「缺德者」包括: 隨地亂丟垃圾的「垃圾蟲」、炒黃牛票的黃牛黨、娼妓、皮條客、吸毒者、毒販、誹謗者、為富不仁的資本家、高利貸、不參與慈善捐錢的人等。諾貝爾得獎者海耶克當年更為他寫了一個短序。

        時下青少年喜歡挑戰權威,喜歡問一些出位的問題。要回答得好,固然要在專科知識上有硬功夫,更要在回答的心態和技巧上,有「教育專業」的心態與修為;而後者可能更重要。其實,教師從來都不一定懂得解答學生的提問。而這種情况將會愈來愈普遍。在愈來愈不確定的社會現實裡,師生其實是一起學習面對新的問題和困難(例如新科技和社經政治等)。教師宜認真地肯定學生的求知慾,多方進修,方可在學生心中建立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