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4年11月27日

生涯規劃:入中小企

教育心語 20141128

於母校畢業禮向青年學生短講中,提到現今的學習跟幾十年前不同。
如今修讀什麼≠做什麼≠對口就業。
學以致用的意義不同了。在服務型經濟中,更重視待人接物的態度、處理人際關係的變通,而非一成不變的硬規矩。港大程介明教授月前為文指出,現今對口就業是少數(醫科例外)。大學修讀工科畢業,三分一以上不從事工程行業。拿了法律學位的,過半不執業律師。理科、社會科學的本科生,對口就業更少。金融業從業員,絕大部分沒念過金融、經濟、會計。
        服務業,基本上看的是「人」,而非學歷。學歷只是入場券。入場後要身懷n 技之長(不是一技之長)。社經急變,要求的知識技能不斷更新。科技的迅猛更新,知識的瞬時衰變,人脈的急速更替,都要求很高的適應力。是以求職宜爭取不斷學習的機會,而非單看即時的薪資多少。
        在可見的將來,公司機構擴縮聚散無常,難託終生。不要以為入了一間大機構便安枕無憂。大如跨國金融企業,要收縮某個區域的業務,裁員面不改容。絕大多數機構都是業務為先,唯利是圖,不是善堂!
        希望青年人知道:在中小企工作是常態。以香港為例,香港註冊公司30 萬間,員工過千的僅得110 所。20 人以下的,佔了94%10 人以下的,佔87%。故此,中小企是大出路。因為中小企靈活,在劇變的商戰中,「轉身快」是生存的必備條件。在中小企裡,更因為人少事多,職工必須學會「一腳踢」,對行業掌握得更深入和細緻。

2014年11月21日

學歷的價值

教育心語 20141122



  周前在母校金文泰中學畢業禮作為主禮人﹐要給師弟妹們講話。
  畢業禮講詞大多善頌善禱﹐鼓勵青年人努力向前﹐祝願畢業同學前程錦繡。 但我心裡明白﹐願望成真不容易。
  作為老校友大師兄﹐我坦誠告訴後輩:畢業後的前路多崎嶇﹐前程不一定順利。 神明尚且未曾應許:天色常藍﹐花香常漫﹐常樂無苦痛﹐前路筆直平坦。我輩凡人只能提醒:前路滿佈地雷陷阱﹑激流險灘﹑人心險詐﹑世界艱難。
  特別是全球化知識型經濟的社會中﹐貧富懸殊會更嚴重。 未來的世界變得更快﹐你們將會走在一條跟我們 (戰後嬰兒潮) 這一輩人完全不同的路上。 幾年後﹐你們將會用今天尚未發明的科技﹐解決尚未定義的難題。 這個說法﹐不僅是針對香港的年青人﹐而是世界的總趨勢。 香港青年人今天面對困惑﹐跟台灣日本美國歐洲極為相似。
  且不說遠﹐就依過去十多年的社經趨勢看來﹐現今年輕人在職業生涯中﹐學歷的意義就完全不同:
  學歷≠經歷≠學力≠實力。
  學歷只是基本入場券而已﹐不會永久保用。
  學歷只說明過去學過什麼﹐卻不說明你將來的學習能力。 而且在校園環境下的學習跟實際工作中的學習有大不同;在紙筆考核或書面知識的收穫﹐更代表不了真實世界中和職場裡人情世故的變通。
  學歷會不斷貶值﹐ 難以支撐未來35年工作。
  過去十三年香港的大學畢業生薪津連通漲計算﹐ 不升實降。 一旦轉工轉職,過去學歷的作用便更有限。 社會急變,必須終身學習﹐ 持續進修。通過在職培訓獲得新的學歷,爭取新的入場券。


2014年11月20日

幼稚園入學筆試試題

教育心語 20141121


        輸在起跑線之前﹐比輸在線上可能更準確。
  這也不算甚麼新見解。 按傳統說法:你是否懂得投胎。
  因為大家都知道:孩子在媽媽肚裡的時候﹐往往勝負已分﹐除了先天基因的影響外﹐學生家長的社經地位﹐對孩子的教育和學業成績起重要作用。 這其實自古已然﹐於今尤烈而已。
       如今香港幼童要進入有點名氣的幼稚園﹐都要及早作多方準備。 特別是家長父母﹐平日為孩子提供「多元智能」的全方位學習經歷外﹐又要準備子女的「學習歷程檔案」。 個別幼稚園連報名表也不派﹐要家長以書面申請才會派發「報名表」。 換言之﹐不懂或不擅寫信的家長﹐連報名表也拿不到。
       報名表夾附筆試試卷(美其名曰「意見調查問卷」) 一份﹐要求家長作答。 也有在孩子面試時﹐家長同步即場作答(杜絕請槍代答) 各幼稚園的試題文字略有出入﹐卻大同小異。 綜合多間幼稚園入學筆試試題﹐有以下幾類:
l   你認為理想的幼稚園教育是怎樣的?
l   你期望貴子弟升上甚麼類型的小學?
l   你對「輸在起跑線上」有何看法?
l   平日你與子女相處的親子時間做些甚麼?
l   你如何理解「快樂的童年」?
l   怎樣看「父母是孩童的第一位教師」?
l   為了孩子全面發展﹐你作了甚麼準備?
l   你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l   你認同幼稚園階段要教導孩子認識神嗎?為甚麼?
l   你對「家校合作」有何看法?

        試題由三題至五六題不等;每題長短要求由三五行至七八行不等。
  父母過不了這關﹐孩子怎能入學?

2014年11月13日

農民工隨遷子女

教育心語 20141114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不光在其貧窮。 到山村做義工的朋友認為﹐這些孩子們最需要的是成人的陪伴和教導。例如﹐他們沒有成人教導理財的觀念:如你給小孩五塊錢,他可能全買冰棒吃掉。 收到外界的捐助,有的學生一學期竟換三四次書包,原因是沒人告訴他書包要保護和清洗。 一個新書包整天拖在地上玩,很快就髒了破了。 有女生到了春夏回暖的天氣﹐還穿五層厚衣服,皆因沒人教她要換薄一點的。簡言之﹐就是沒人理。 情緒支援就更談不上了。可見﹐留守兒童需要關心他們的成年人的陪伴。 父母遠在天邊﹐學校老師就要擔負更多的責任了。
        中國教育發展的另一棘手難題﹐是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教育。 這可視之為城市化過程中﹐城市出現的「新移民」問題。
        2012年秋教育部公佈:2011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共1260.97萬人,這較2010年增加了93.79萬。有些網民認為這數字估計偏低。
  入城農民工在城中從事的﹐多是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的粗工。 公餘難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子女的學習。而農民工的工資和福利水準與城市工人相差甚遠。農民工的工資收入水準很難支撐一個家庭在城市的生活。近兩年來﹐政府要求各地落實義務教育階段的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就學。
  但由於戶籍的限制,農民工子女想進入城市的官辦高中極為困難。而城中那些面向農民工子女的學校﹐多由民間興辦,其設備和教學質素多無法和城中「公營」學校相比。農民工子女進入大學機會甚低。

2014年11月8日

貧困偏鄉的教育


教育心語 20141108

中國農村人口急劇城市化,特別是父母進城打工,留下子女在農村,交由親戚或祖輩照料。國內這類0 17 歲留守兒童數量很大。2005 年時約5800 萬人,其中14 周歲以下的留守兒童約4000 多萬人。佔全部農村兒童的28.29%,即四分之一強。據2010 第六次人口普查推算,全國有6102.55 萬農村留守兒童,即全國每五個孩子中,就有一個農村留守兒童;加上城鄉流動兒童規模約3581, 兩者加起來接近1億人,佔全國兒童21.88%
其中,四川、河南最多。其次是安徽、廣東、湖南。上述五個省份留守兒童在全國留守兒童總量中佔到43.64%。大體以中西部省份為主,同時也分佈於沿海東部發達省份的偏鄉。
農村教育困難不單在硬件設備,更嚴重的是師資不足和水平低下。文化水平高的都往城裡跑,致使農村缺乏合資格教師。教學水平低下,學生水平也差。
近年在西部省區農村,為了提升教學果效,便集中資源和教師力量在村鎮或中小城鎮裡辦一些「中心小學」,這就使到村裡的學校師資更差弱,甚至有校無師。因為初小學生太幼小了,不便長途跋涉入城鎮,便留在村裡的「分教處∕教學點」。高小以上的學童都入鎮裡的中心小學;甚至要寄宿在城鎮的學校裡。
這又引出以下難題:僅 9 10 歲的兒童便要離開父母到寄宿學校,其生活自理和成長困惑端賴校內教師的照顧,考驗不小!留在村裡的初小幼童,就更缺教師。據悉,村裡的學校,以往其實是村中唯一的文化點,如今都沒落荒廢了。
偏鄉不單經濟上貧困,文化貧困的問題更甚。


2014年11月6日

太子洗馬

《教育心語》20141107
          本欄上周提及李密於《陳情表》向晉武帝辭任「太子洗馬」之職。有年輕朋友問何謂「太子洗馬」?查各朝代此職的功能稍有出入﹐但大體上都是太子的秘書處成員﹐協助太子處理政務。有人說甚至起著「太子太傅」的作用:即是輔弼未來國君的官員﹑是輔助太子的顧問團成員﹐甚至是儲君「老師」的角色。
          古時要培訓一國之君﹐不是熟讀四書五經便可﹐更要學習處理政務。所以在東宮體系中安排一批德高望重之士﹐通過模仿日常的政事﹑規諫駁議而訓育太子成長﹐以便為其即位親政積蓄必不可少的經驗和能力。
          古往今來﹐未聞有國家總統訓練課程或企業CEO總裁培訓班。國家級政壇領袖也好﹑商界頂層也好﹐多數都是經歷多樣具體的磨練﹑長時間的實戰操作而生成。即使是家族企業的富二代要接班﹐也多讓接班者在企業內外由前線做起﹐再安排老臣子扶助。
          要當個好教師﹐不光是熟悉本科知識便成;而必須有實戰的經驗。故師訓工作不能缺少「實習」這一環節。因教學沒有甚麼不二法門﹑萬應靈丹﹐而要因人而異﹑因時際宜。故校園「在崗」的實習:與學生的互動﹑資深同事現場的提點﹐可能比教育學院的講課更有實效。是以英格蘭近年把職前師資培訓的撥款﹐約六成由高等院校的教育學院抽走﹐放到中小學校去。中小學裡的資深老師任務就更加繁重了。
          我看校長培訓亦如是。跟著一個肯提攜後進的好校長﹐得到不時提點示範﹐加上自己從旁用心觀察﹐可能比到大學聽課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