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7日

低調試行自主學習

教育心語 20140328

行自主學習,必須要答:孩子為何會「自主」?動機何在?能力何來?環境容許嗎?生理和情意條件成熟嗎?什麼是必要條件?哪些是重要的充分條件?外地的方法,翻譯後就可以移植?如何在香港本土落地生根?要作哪些調校和配套?教師、學校和家長要做些什麼或不做些什麼才可以成就此舉?
對本港教師來說,到廣州思源、山東濰坊或杜郎口見識過了;看過若干國內各地分享實戰經驗的書,似乎還是不知從何入手。再參看美國的翻轉課堂、台灣的「均一教育平台」甚或看了「淘寶同學」和騰訊的「微課」,可能更加眼花撩亂。何况各地課程要求迥異,課件質素參差,解說良莠不齊,介紹操作也怕未夠翔實,缺漏了細節中的魔鬼精靈,其描述成果效能又怕有水分。
        試行新教法,未見成效,疑慮重重,乃是常規。
        我們不贊成盲目跟風冒進。過去各種「新猷」如果有點成績,大抵都是「先試點,後鋪開」,摸住石頭過河,總結經驗,方有所成。過去兩年來,本地有約十餘間學校,各取重點,作了不同嘗試;也開了幾次經驗分享會。旁觀者仍是觀望的多,下水者少。
        如要試行自主學習,不妨先拆解自主學習的成分,逐步引入其中元素,由小步子開始。任何革新都可能失敗,肯嘗試已經很勇敢。故宜考慮由原先教法作小改動開始,更毋須作大宣傳,免得徒負「成敗之名」的壓力。台灣不少成功者都是由自己做起,其校內有些同事直到傳媒來訪,方知隔壁課堂已經起了變化。

2014年3月21日

校園師生矛盾實例

教育心語 20140321

教師培訓工作坊,談一些基本理念,固然重要,但能與同行們一起探討一些具體實際案例,一般都受歡迎。
        教育學院課堂上介紹的各派理論、研究和建議,如何在今天的本地社經環境落實,最宜由過來人現身說法,分析其成敗關鍵。此實教育學院課堂所缺。
例如以下各案例,如何處理,方可即場有效?如何維持長期的關係並免得重蹈覆轍?
   <>放學後,學生三五人,穿著校服,在學校附近街頭聚集吸煙,老師路過,應如何處理。教師走過去,將會有何種結果?如果要處理,第一句說話很重要,說什麼話呢?笑口盈盈,故作輕鬆?還是怒目而視,疾言厲色?估計學生有何種態度和回應;教師又應如何應對?
   <>一女生在課室無帶書簿,桌面只有梳子、鏡和唇膏,教師入課室時,各人均起立行禮,惟她繼續坐在椅上;其後也不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同學們都視作正常,班長更細聲提示老師:她一向如此,切莫理她,免得她大吵大鬧,局面更難收拾。
   <>著名男校中四級中文課,教師入課室,各人起立行禮,惟前排正中一位同學趴在桌上睡覺,全無反應。桌上以A4 白紙摺成三角座,以箱頭筆大書: 「心情不佳,請勿騷擾」八個大字。教師如何是好?

   <>年輕女教師進入中二課堂,有學生不舉手發言,在座中借諧音粗話或低俗笑話引得全班同學大笑,該生更沾沾自喜,樂此不疲。今天又借諧音插嘴,講鹹濕笑話,引得全班起哄。學生們大笑之餘,同時觀望老師的反應。

2014年3月14日

師生衝突實戰練習

j教育心語 20140314

        教育學院和師訓機構培訓課程﹐總不缺各類教育理論的介紹。 然而學員真正吸收了多少﹐卻難以量度。 通過紙筆考試﹐大概約略知悉學員記得並表達出多少被授的知識內容﹐或可知道學員如何思量各類難題的處理思路。 然而﹐在真實教學環境中﹐能否真正恰當地應用所學﹐有針對性地作出專業決定﹐很有疑問。
        特別是學校的教學環境千差萬別﹐工作的文化和制度不同﹐書本理論所提的概念﹐如何落實﹐是否有效﹐不經實踐並調校﹐很難知悉。
        所以教師培訓﹐必設實習。 讓學員有機會嘗試將理念應用﹐並借助前線同儕和師傅長輩現場指路和實地點撥﹐才會對教學實務有較好的掌握。
        然而﹐課堂教學尚可早為之計﹐細緻思量備課而較有保証;師生間日常生活的課外互動﹐卻多是隨機即場要決定和回應﹐難以有足夠時間準備。 師生間有矛盾或與家長溝通時﹐所採取的策略﹑對話用詞語氣﹐靠的是長期建立起來的關係﹑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沒有簡單的萬應靈丹和不二法門。
        是以教師培訓場所﹐不光是教育學院﹐更重要是校園現場。 多年經驗表明:最受在職教師歡迎的校本培訓形式﹐是實戰練習:即是處理真實案例的工作坊。 其中「師生矛盾衝突」和「親師衝突與溝通」兩項﹐最為熱門。此兩者﹐都要求教師迅速回應﹐少有時間空間和機會迴旋準備,又與各校背景有關﹐是師訓機構難以提供實戰練習機會的課題。 對於新入行的教師﹐更是陷阱地雷﹐濕軟流沙。

2014年3月8日

網上和數碼電台

教育心語 2014-03-07

有朋友正籌辦網上電台,專注教育。數碼媒體發展空間闊,潛力大,值得支持探索。
        今天本港的電台節目,絕大多數都可以網上重溫。節目做完約一小時後,節目便會放上節目資料庫,聽眾可以在未來一年左右甚或更久翻查重溫。要聽節目,根本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大可選擇自己空閒或有需要時便可。有了智能手機,通過互聯網,世界各地都可以接收,無遠弗屆。在電台工作的朋友指出,不少節目的網上點擊率,已經超過實時直播收聽的數量。
由於智能手機有畫面,聲音廣播可以附加圖文和視頻。故此,如今電台廣播與收聽模式已經大異從前。是以各電台都花不少精力建立電台的網頁內容。多年以來,直播節目也同時利用「面書」facebook 與電郵、電話或傳真等同步與聽眾互動溝通。電台廣播早就不單是聲音廣播,而是多種媒體並行的模式。
        如今的青少年全都由影像資訊飼餵長大,影音材料在教學上的重要性只會日增。電(視)台節目資料庫中的材料,不少與中小學課程相關。加以本土媒體製作的節目,切合本地實况,沒有語言障阻,尤其適合教學。電台多年來已經累積了極為豐富的知識文化教育影音紀錄和視頻,實在是一大寶藏。
傳媒的網上資料庫,就像超級市場,貨品琳瑯多樣。關鍵是如何導引並方便前線教師,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翻查,善選而用之。教材除了教師自行製作外,應該包括網上傳媒現成的公共資源。  當然,如何善用於教學,仍有賴教師的心力。

2014年3月2日

自主學習vs.怪獸家長

教育心語 20140227

       年來到各校以「自主學習」為題做教師專業發展講座﹐大抵都是介紹和梳理自主學習的理念﹑操作條件和實作時的注意事項之類。 但對中產子弟為主的名校﹐卻要多一步:解決怪獸家長的問題。
原來各小學名校﹐都遇到相似的難題:中產或以上階層的家長﹐關顧子女無微不至﹐最易成為直升機父母或怪獸家長。 老師們指出﹐孩子們一日廿四小時生活全天候由家長安排監控﹐全無自主空間﹐根本談不上甚麼自主學習。
老師們談到怪獸家長的行徑﹐都能舉出多種匪夷所思的例子﹐彼此苦笑之餘都搖頭嘆息﹐深明患上公主/少爺病的「港孩是如何煉成的」;遇壓即扁的「草莓族」是如何培養的。 
 然而﹐講座之後﹐有位主任私下跟我說:「我完全明白並清楚不應當怪獸家長﹐但我感到自己正在怪獸化!我的女兒也在本校就讀﹐當我見到女兒同學們的家長不惜重金投資﹑全力以赴﹐對女兒關懷備至而安排各類「增潤活動」﹐我就真的害怕女兒會輸給她的同儕。」於是﹐這位主任便不甘後人而「怪獸化」了。
  所謂自主學習的實際操作光譜很濶。 就以小學階段而言﹐重點應在培養學生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序的學習常規﹐核心關鍵當然是對學習的熱愛﹑對生活有好奇﹑對生命有期盼;換言之﹐師長宜關顧如何激勵並保育學習興趣和動機。
  很難想象:「全情代入包攬上身全天候監控專業護短型」家長培育出來的孩子﹐會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