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筆記的能力
教育心語 20120309
好課的標準不是學生「聽了」,而是「學了」。
教師行齋講教學法而能讓學生將資訊穩固留存,並與舊有知識系統結連重組,以備日後得以遷移分析綜合應用,絕不容易。
即使教師善於齋講,學生齋聽便能學到?因為人的短期記憶很快消散。即使用心聆聽,八九節課下來,記得的又有多少?存留資訊,也要反覆「五到」方能較有把握記得穩妥。故教師在堂上要求學生作點筆記做點課業,回家做功課複習,乃鞏固所學的重要元素,符合學習的規律。近年學生能於課堂中摘寫筆記的愈來愈少。加上科技發達,不少教師也遷就著印發大量講義,免了學生抄寫之功。這更削弱了學生寫筆記的能力,下課後往往「手無寸鐵」,便易煙消雲散。為此,部分老師將講義中的關鍵字詞留白,要求學生聽講之餘,也要填空補白,希望課後有點印象。但這又得視乎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的功力魅力和師生關係了。
日久,中學生摘寫筆記的習慣和能力每下愈況。升上大學甚至修讀碩士課程的,也只懂坐著「聽」課,課後便問講師教授索取講稿或電子簡報。我在大學授課逾廿年,都事先聲明沒有簡報派發,只印發若干圖表、數據或較複雜的概念圖和文章的節錄。重點要自行筆記。
於是就發覺,有些學生索性就不摘筆記,或者拿起相機就拍攝銀幕或黑板上的內容。企圖摘寫筆記的,往往不分輕重,一股腦全抄到筆記本去。
其實抄齊筆記也要整理才可供日後溫習使用,否則也不過是亂字一堆而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