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冬﹐邀得來自上海的張民生教授到我服務的中學觀課指導﹐並向他請教如何促進薄弱學生主動學習。後來跟他去了新界的曾梅千禧小學觀課。張教授指曾梅千禧的精神和做法﹐與杜郎口中學相似﹐著我在網上參考杜郎口的資料。

作為一間村鎮中學﹐教師學歷不高﹐沒有尖子學生﹐卻以課堂生動活潑﹐學生自主投入馳名。該校有所謂35/10的課堂模式。就是教師在45分鐘課節裡﹐講解點撥不宜超過10分鐘﹐餘下的超過35分鐘讓學生學習﹑展示﹑討論﹐以達致「還課堂給學生」的目的。
最近﹐得悉該校崔校長南下羊城﹐以杜郎口模式搞一間民辦學校。本港十餘間學校的同行便到廣州取經﹐特別是想知道如何由無到有﹑由舊轉新﹑改革一間學校的起動和過程。由於教學剛起步﹐一些引進的行政配套措施初行而已﹐具體果效有待觀察﹐日後再向讀者介紹。
與崔校長訪談中感到﹐他較重視教師對教學的心態轉變﹑他關注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大概因為農村的孩子﹐能夠自信地走上人生路﹐比具體考上了甚麼分數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