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冬﹐邀得來自上海的張民生教授到我服務的中學觀課指導﹐並向他請教如何促進薄弱學生主動學習。後來跟他去了新界的曾梅千禧小學觀課。張教授指曾梅千禧的精神和做法﹐與杜郎口中學相似﹐著我在網上參考杜郎口的資料。
山東省茌平縣聊城附近的杜郎口鎮中學﹐於1997年時是一間著名的薄弱中學﹐生源不足﹐面臨併撤危機。上級調來崔其升當校長﹐他細心分析課堂教學後﹐提出連串改革。經多年摸索修訂﹐逐步形成了所謂「杜郎口式」的教學模式。十年來﹐有近九十萬人參觀了這間僅得廿班的小型中學。影響所及﹐各地也有相關的「模式」並起﹐一時間似乎吹起了「杜郎口旋風」。作為一間村鎮中學﹐教師學歷不高﹐沒有尖子學生﹐卻以課堂生動活潑﹐學生自主投入馳名。該校有所謂35/10的課堂模式。就是教師在45分鐘課節裡﹐講解點撥不宜超過10分鐘﹐餘下的超過35分鐘讓學生學習﹑展示﹑討論﹐以達致「還課堂給學生」的目的。
最近﹐得悉該校崔校長南下羊城﹐以杜郎口模式搞一間民辦學校。本港十餘間學校的同行便到廣州取經﹐特別是想知道如何由無到有﹑由舊轉新﹑改革一間學校的起動和過程。由於教學剛起步﹐一些引進的行政配套措施初行而已﹐具體果效有待觀察﹐日後再向讀者介紹。
與崔校長訪談中感到﹐他較重視教師對教學的心態轉變﹑他關注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大概因為農村的孩子﹐能夠自信地走上人生路﹐比具體考上了甚麼分數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