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8月18日

學生手冊改革


【教育心語】 20110819


  學生開學日均獲派一本《學生手冊》。其主體部份各校不同。以前比較簡單,約廿頁左右,多為64開本(約1/4張A4紙)。近年趨向既大又厚,多為32開本,更有過百頁者,主因是內容多了家課欄。
  手冊中多有列出校規獎懲細項,旨在將規則公告天下,立此存照,提醒學生(甚至家長),以知所遵循,毋事後爭議。某些學校更細列干犯校規的各類罰則上百條,畀師生依「章」辦事,既免有嚴寬不一之爭,也免卻執法「偏私」之嫌,以示公允。
  不少學校更要求各生每天上學都需要帶備手冊,否則作犯規論。理由何在呢?大抵是方便校方教職員驗明其身份。或者以為學生每天隨身帶著校規出入,便會格外留神,潛移默化而入腦,不會犯規?但手冊中滿載規條和罰則,就像一本法律書。可有想過,世間有哪個社會和組織要市民或成員隨身帶備法律書生活?
  是以德叔當了校長後,逐步改革學生手冊。將校規和獎懲規章之類不再放在手冊之中,代之以學生應有的行為守則和承諾。又參照不少學校做法,在手冊頁面邊緣的「空白天地」,加印若干雋語警句。後來更採納同事們的建議加入趣味小常識和箴言小品。有學生問:封面可否彩色印刷,加添生氣?故後來便有了學生手冊設計和選舉比賽,讓學生增強手冊之擁有感。
  學校中不少傳統事物,彷彿是自古已有、理所當然,往往少了一點自省。教育工作者,宜自覺利用各種機制,作為培育學生的手段。手冊只是其中之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