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10月26日

墟市

1013  墟市  20251024

 

    在大學時主修地理。較感興趣的是中學未修讀過的「都市地理」。其內容新鮮而富挑戰性。其中有追溯人類聚落的起源﹐都市如何形成﹑在哪個地方形成和建立;何發展和擴張演變成今天的各種形態與結構。但當年上課讀的全是英文書刊﹐少談中華大地的狀況。今在此稍作補遺。

在中文裡﹐都﹑市﹑城﹑廓﹑村﹑鎮﹑墟.邑﹑國﹑邦﹑野其內容都意涵各有不同。

原來﹐昔時人們群居的屋舍組成村。農牧採集業為主的社會生產力提高後﹐人們生產物質豐富而有剩餘﹐就可以交換剩餘的物品以有易無。交換的地方﹐就是市。一般選擇宗教的日期和場所﹐例如宗族集體拜祭地方的旁邊﹐故今天仍可見西方的小城鎮位於原始市場或主街道Main Street兩旁﹐不少更在教堂附近。但中國人除了寺廟宗祠旁邊之外﹐不少在水井旁邊。《說文解字》:市,買賣所之也。之就是去、到,做交易就要去市場。唐代學者孔颖達說,古人都要到井邊打水,顺便把需要交换的東西拿到井邊交换贸易,所以稱「市井」。市井是當時物流﹑人流﹑訊息流中心。

市的起源應很早。如《易繫辭下》說:包犧氏没,神農氏作,……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貨物交换,要在人多的地方能成事﹑生意興隆。故大聚落間才有大市。初時交易不定時﹐數天或十數天才交換成功﹐後來約定某些日子交易﹐就是墟市。例如每隔三天五天聚集一次﹐日久﹐有些人就定居在墟市旁﹐不再來往於居所與市集之間﹐這「市」就成了商人定居之所。市也就成了物資存儲的地方。為了保護財物﹐免於受損﹐便有建城保護的想法。故一般史家都認為先有「市」而後有城。

 

 

 


2025年10月21日

金漢酒樓歌壇

1011n 20251017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家住油麻地廣東道。常跟隨父親到彌敦道金漢酒樓的粵曲歌壇飲下午茶並聽曲。其實聽曲是假﹐食嘢是真。當年讀高小或初中﹐水平所限﹐聽的不知是何曲﹑唱的不知是何人。往往只顧埋頭飲食。但耳濡目染﹐對歌壇風貌﹐依稀還有點印象。記得當年金漢歌壇頗為熱鬧﹐茶座高朋滿座﹐一桌難求。場中煙霧迷漫﹐人聲嘈雜﹐鑼鼓喧天﹐難以細語。

記得有一女伶身裁高大﹐開口竟是男人聲音。父親解說她是名伶張月兒﹐她當天演唱的是「霸腔」﹐是一般表現將軍威武氣派時的唱腔。她間中偶爾也會回復女兒聲唱子喉﹐甚至一人兼唱男女聲而對唱。有鬼馬歌王之譽。

在金漢酒樓又曾聽過「四大平喉」之一﹐而外形仙風道骨的徐柳仙女士﹐身穿旗袍﹐唱的也是平喉;滋油淡定﹐不用大喉高音﹑卻吐字清晰﹐連我這等外行頑童﹐對其唱詞也聽得明明白白。對她有較深刻印象﹐主要因為當年在收音機聽電台節目﹐常有播出她的作品。

又嘗於晚飯後八時許﹐曾隨父母親驅車乘渡海小輪過海到銅鑼灣避風塘旁﹐停車在海皮路邊﹐拾級而下石階登船遊艇河。父親與朋友在船頭傾偈﹐母親要我們留在船中或後面﹐莫要打擾大人談話。間或有艇搖近問:「唱嘢嗎?」媽媽搖頭撒手打發她們離去。

父親與朋友傾完偈﹐便會讓船家把船搖近煙火旺盛﹑燈火通明的「飲食艇」。記得父親還要指定去某戶艇家用餐。原來黑暗海面﹐船蓬頂上有顏色燈號為記﹐方便顧客辨識。燈號大概都是三色:如紅黃紅或綠黃紅之類。當年吃的大概都是炒粉麵或炒蟹之類。也曾在水果艇上買過水果吃。

 

 

2025年10月18日

聯合國點滴

1010 n 20251010

 

 

     乘家人在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工作之便﹐曾多次到訪聯合國總部﹐知悉一些資料碎片。或許讀者有興趣﹐僅供參考。
    聯合國總部大樓1952年建成時是當年世界第一高大的玻璃幕牆建築。樓高39層。請留意:這座建築是上世紀1949年設計的產品。更是全球少有的現代化建築。 據悉中國代表之一的梁思成也曾給予意見。
    今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其正式生日 United Nation Day 1024日。當年成立時﹐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署的是中國。因為既是聯合國憲章發起國之一﹐也因英文字母排最頭~ C
    每年大會開始前由聯合國秘書長抽籤決定誰坐第一排,然後跟著國家英文字母順延。今年第一是尼日爾。主會堂可坐1800人。其中代表席每國有6個座位。所以第一排12個座位可以容納2個國家的代表。
    每年九月第三周是周年大會。每年大會﹐都是巴西第一個發言。原來當年第一天早上可能有些代表團沒來得及到場,或不少國家代表團於大清早不在狀態等,以致當時沒有人願意第一個發言,巴西代表卻願意帶頭,這就成為「傳統」。美國是東道國第二個發言。然後按每個國家代表的地位來決定。次序如下1.國家領導人 (國王/總統/主席/王儲)2. 政府首腦 (首相/總理)3.外長等。故第一周是「高級別周」﹐即各國的頂級代表。該周內會場附近封路,部分職員需要在家辦公。
    今年因中東加沙人道危機以色列總理發言時﹐除了哥倫比亞代表高調離場外﹐大部分阿拉伯國家代表﹑非洲代表﹑拉丁美洲代表都離場抗議。現場剩下的大部分國家多只留12個代表在場。
`中國總理李強在發言時贈送嫦娥六號太空船在月球背面採取的月壤樣本給聯合國。全場鼓掌感謝

2025年10月4日

唐風萬里

1009    唐風萬里    20251003

 

九龍公園內的文物探知館有展覽《唐風萬里》﹐由內地十省28個文物單位選出文物298/套經精心安排展示﹐讓觀眾對唐朝這個多元交融開放的盛世有更直觀的認識。展期至今年年底。其中不少展品是首次離開內地藏館到港展覽。當中唐玄宗與妃嬪打馬球PoLo的畫卷則因太珍貴需要保護﹐僅展出三個月至九月底﹐欲看從速。今次還展出本港出土的唐代文物29件﹐以彰顯香港跟內地唐代文化的關聯。

中國的唐代(618907A.D.)是歷史上極為璀璨的朝代。吸引我的﹐除了其典章文物豐盛外﹐更有其包融中外華洋文化的社會風貌,其影響普及世界以迄今。今次展覽分八個單元﹐從多角度呈現大唐多元交融開放的盛世。我最喜歡的是介紹唐人衣食住行娛樂等生活的展示與描述。例如唐人如何品茶飲酒﹑穿衣理髮﹑跟外國人商貿來往﹑文化交流等。

今次在接近入口處有赤金走龍一只﹐是1970 年陝西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幾條小金龍之一。體型小若姆指﹐工藝非凡。展品又有女士陶俑若干﹐髮式跟沙田文化博物館所示的非常相似﹐應該是當年流行的髮型。展品中有多面銅鏡﹐都將鏡背面的紋飾向著觀眾。使到多數觀眾都難以想象如何「照鏡」。(正面光滑才可以照鏡)看來這種展示方法己成傳統﹐難以改變了。

又展出了西亞/波斯風格的金屬酒壺酒杯﹐使我想起當年唐人跟外國人把酒談歡時溝通語言問題。據載﹐唐時與外地交流較頻繁的有波斯(伊朗)﹒新羅(朝鮮/韓國)﹑日本﹑真臘(柬埔寨/越南)﹑天竺(印度)﹑大食(泛指阿拉伯諸國)﹑拂菻(羅馬帝國)﹑安國(今烏茲別克)…等。安祿山是烏茲別克人﹐史思明是生於遼寧的突厥人。二人都精通五六國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