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7】 20240712
在《學校精神健康教育與相關卮機處理策略》研討會中﹐通過四間中小學分享的案例和大學專家學者的分析和解讀﹐得以管窺近年香港學界在棈神健康教育方面的挑戰﹑付出和成果。
經過疫情前後近三年缺乏正常校園生活後﹐大中小幼學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異常」表現。包括增加了自殺﹑自殘﹑欺凌﹑不懂表達和情緒失控﹑師生關係疏離﹑沉迷網絡世界﹑忽略集體紀律常規﹑甚至不懂處理人際矛盾﹑家庭衝突外溢﹒以致家校.親師矛盾增多等。近兩三年各校都各出奇謀﹐花心血彌補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各類缺失。其中有幾點感想:
學生經歷約三年不正常校園生活後的表現﹐使到不少教師猛然醒覺平素日日如是的校園生活原來飽含重要的人際互動元素﹐青少年的情緒和行為因而得到培育/制約/訓練/展能/表達發泄﹐對個人和社群集體生活的理解﹑對自己生理﹑心理優缺長短的認識和接納﹑人際關係互動的認知﹑技巧與熟習……都在默默地型塑著學生的成長。簡言之﹐校園生活這種隱蔽課程起著重要的「社會化」作用。
各校做了大量體驗式的活動和課程以期補足這幾年的缺失﹐包括恢復課外集體活動﹑比賽﹑遊學﹑歷奇 靜觀和探索活動等。引入校外專家﹑社工和團體引介多樣化的活動﹐讓學生(甚至家長)在活動中認真玩.愉快學。讓教師更明確「體驗式教學活動」的實效﹐跟課堂上的講解有明顯不同的效能。
學校領導層的識見視野決定了校園的課程和活動取向。會上矢悉不少學校在培訓教師花了大氣力。需知教師是改變校園生活的主要操作者。教師虛心求進﹐方能迎難而上接受挑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