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8日

事不關己

【910】 20231028

 

    學校行政矛盾內容複雜﹐其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然而大體少有是甚麼學術流派的爭議﹐而多是人際關係的處理理念和方式有異。故我常在課堂上跟教師說:有一天﹐如果你拍案而起辭職甚至離開這個行業﹐多不會因教導學生的方面有大難題﹐而是因為處理「大人」間的關係出了問題。

    這點與教師所受的教育學歷關係不大﹐而是對其工作職務認知有誤﹐亦與其個人的處事方式有關。例如有人喜歡埋頭苦幹﹐不善亦不喜歡與人溝通。有人追求精準卓越至被同事評為吹毛求疵。有人則為了維持同事良好關係而對其工作表現差劣視若無睹﹐既不會提點匡正﹐更不會舉報﹐甚至包庇隱瞞。

    見過有些科組主任未能稱職﹐不因為其疏懶而更可能是他對工作的標準跟學校的要求不同。例如有些科組主任對組員的教學差劣表現不敢表態﹐皆因怕傷了彼此的友情關係。又或有人認為指出同事表現差劣不是其任務﹐而是校長的工作等。總之就是怕做「醜人」﹑怕得罪人而不執行紀律﹑無視規章﹐其實是制度廢弛的凶手。把個人感情因素置諸學生福祉之上。

    有科組主任覺得其工作是上好課教好書﹐不包括為學校發展出謀獻策﹑與社區建立關係﹑營建學校的健康形象﹑做好家長教育等不是其工作範疇。既然事不關己﹐己不勞心乃理所當然。

    出任科組主任前﹐宜先搞清職務範疇。這可能是學校的晉升制度中﹐沒有清楚說明晉升後的任務和要求。

    見過不少學校要求申請晉升的教師先交一份升級後的工作計劃和對學校發展策略的分析之類。個人認為﹐晉升後做不做得到是一回事﹐但寫一份這類「承諾」或理解表白﹐還是應該的。

 

 


2023年10月21日

909       20231020

 

     中華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兩千多年來﹐不少專家學者皓首窮經做了大量解讀注疏﹐文獻汗牛充棟﹐現今後學卻往往不知從何入手。作為學生總想知道﹐可有一個雞精版本﹐簡要說明儒家學說的要義。

    孔子有一個得意門生複姓端木名賜﹐即子貢。是個能言善道的商人﹐孔門三千弟子中的首富。他辦事通達﹐曾任魯、衞兩國之相國。他曾直接問過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_衛靈公)

    按此﹐儒家的思想核心之一是「恕」。這裡的恕﹐不是原諒饒恕﹐而是「如心」。用今天的語言﹐大概是將心比己﹐以自己心忖度他人的心意﹐體諒明白人家的感受﹐也就大概是西方的「同理心」empathy 。用換位思考﹐能設身處地。自己不想人家如此待你﹐便不用這個態度方式待人。

    儒家重視現世生活的人倫關係。孔子強調:不知生﹐焉知死。故「子不語怪力亂神」﹐也不談生前死後。故怎樣處理好平日生活中人與人的關係﹐成為核心。

    與人相處的原則()﹐不會難明難求。孔子認為「道不遠人」。正如詩經《伐柯》所說:『用斧頭砍樹木製做斧頭柄,它的式樣尺寸就在你的身邊』(柯就是斧頭柄)

    孟子》說: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同理心﹐積極一點的﹐是推己及人。

    中五時讀《中庸》﹐中文科馮炎華老師提示「執柯以伐柯」這一段於答題時引用﹐會予人「有料到」的感覺而得分。是以記到今天。

     

 

 

 

 

 

 

 

 

2023年10月14日

親師溝通

908    n  20231013

 

 

    在校本家校/親師溝通工作坊上﹐提到要理解親師彼此的特點和差異。須知多數家長都是未學過怎樣教子女﹐便要上陣肉搏。新手家長經驗不足﹐隔代家長經歷可能過時﹐面對心肝寶貝﹐進退失據﹑手忙腳亂﹑犯點錯誤﹐可以理解。而教師則是號稱受過教育專業訓練的專家﹑每天又面對著幾百個青少年學童,甚至有十多廿年的經驗。相形之下,社會人士要求教師交出的表現,明顯高於家長。

    何況學校教師是一個專業團隊,可以集思廣益﹑互補長短﹑合作包抄。是以明知家長也許有點不足也宜心平氣和,一齊商量完成任務。

    與家長溝通,其中之一是要明白家長的背景和心態﹐要有同理心empathy。換言之,親師溝通前,要對這位家長背景作點調查研究﹐要知彼知己﹑不能空槍上陣。例如其職業社經狀況﹑家庭婚姻資料等,平日就要旁敲側擊瞭解一下。崩口人忌崩口碗,哪點不宜提及的﹑哪些可以多講幾句的,都要心裡有個底。

    這就使我記起傳說中孔子借傘的故事:孔子遇雨,手邊無傘。旁人建議問子夏借傘。孔子說,子夏家貧(或一說他吝嗇小器)。他不借又怕人家說他不敬師長,無謂使他難做,還是不要問他了。這就是同理心。

    家長的資源能力各有長短,不宜強人所難。心態又各有死穴或興奮/閃光機掣,一觸即發。故溝通前的「備課」不可或缺。倘能展優揚長,或會助力學校教學。如家長信心不足﹑視域有盲點﹑需旁觀者點撥的﹐教師應支持幫扶一下,陪伴走上第一步,應對當前急務,增其信心。

    家長是我們的工作夥伴,不是死敵。培訓家長﹐少一個差隊友,便少一點阻力。

 

 

2023年10月7日

地理不是甚麼

907     20231006



    親友閒談提到秀茂坪公屋的環境﹐我補充了附近的學校和商場的狀況。座中有人便認為皆因我是地理教師﹐所以懂得當地的環境。也曾有朋友認為地理老師便應該知道街巷的位置﹑知道下周會否有颱風襲港﹑土星有多少個衛星﹑翡翠的礦物成份﹑渡輪班次時刻和格魯吉亞的首都等。這完全是對「地理」的誤解。

    現今「地理」的研習內容﹐大概是地球表面各圈層(水圈/氣圈/岩石圈)相互作用關係﹑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通俗言之﹐就是人類活動與地表環境的互動關係。

    香港高中地理課程範疇包括:地殼板塊運動和相關地貌/自然災害(包括火山、地震、海嘯);關於水、海塑造的河盆與海岸地貌﹑河流與海岸管理;本港和中美等國各類工業的區位和變動;城市化和城市發展、土地利用﹑城市規劃和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乾旱和半沙漠區的發展與農業科技/饑荒問題;由熱帶雨林、生態系統概念看保育與開發的爭議;氣候變化、全球暖化等。這當然要接觸一些岩石循環、本港地貌地質、填海、山泥傾瀉﹑氣候系統、氣象災害的常識。也有少許香港物流運輸規劃、交通管理﹑工商業發展、環境污染等概念。當然還要懂得善用地圖這個重要的工具。

    可見地理科是一門跨學科﹐廣涵社經和自然科學知識的學問。中大地理系在十多年前已改名:地理與資源管理系。畢業生就業非常多樣化﹐遍佈各行業。除教師外﹐不少任職於金融工商企業﹑城市規劃﹑資訊/物資流動管理﹑在郊野/濕地/地質公園和國內外國家公園推廣保育與導賞管理工作等。

    總之﹐不是記誦地名﹑擅長派送郵件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