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1日

期望錯配

797 nnn  20210820

  

         1964-74年間﹐香港人入讀大學者每年僅約三千。大學生珍稀﹐就業出路和薪資收入自然較好。如今大學學位多了﹐有普及之勢。近年中學生人口下降﹐今年僅有43,294名學校考生﹐6682名自修生。(20年前會考考生近廿萬)。今年經JUPAS取錄入大學者有15,492人﹐佔合資格考生87%﹐僅2241人未能入讀政府資助的學位。若加上自資大學學位﹑到內地/台灣和國外升學的﹐差不多符合最低標準的都可以入讀大學了。

         今年五月有研究報告指出:近卅年來擁有專上學歷者不斷上升﹐學歷貶值大趨勢明顯。而傳統的學術訓練未必能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或修讀學科的相關就業機會不多﹐致使不少大學畢業生只能從事與學歷無關的低技術工種﹐工資低﹐於社會階梯上流機會比其長輩小得多。

         是以大學生起薪點近廿年平均少有調升﹐倘扣除通脹﹐實際收入比二十年前更低。此景況不是香港獨有。台灣大學學位過剩﹐出現大學學位比高中畢業生還多﹐學歷貶值早在十五年前已爆發。近年內地大學學位因「擴招」也大增而今年本科畢業人數已達909萬。由20012021這廿年間﹐內地增多了1.3億個大學生了。中華大地海峽兩岸都面臨勞動力供應與市場職位供應不足或工種錯配的難題。

         其實港台和內地大學生就業的「錯配」﹐首在心態和「期望」的錯配。時移世易﹐社經生產力急變﹐產業就業形態轉型。然而有些畢業生或師長卻仍然期盼學生可重蹈師長走過的老路﹐做相同的行業或工種﹐拿廿年前的薪金購買力為標準來衡量今天的薪資。

         應有心理準備:大學學歷沒有甚麼大不了﹑就業不一定在本地﹑職業會從未見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