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3 nnn 20210723
兒子三個月大時病了。當天放工回家﹐家傭告訴我孩子發燒。我夫婦俩連忙帶他見醫生。醫生問他有甚麼病?我奇怪:我又不是醫生﹐怎知道他是甚麼病呢?其實他問的是孩子有何病徵。甚麼時候開始發燒?多少度?有否咳?頻密嗎?有否痰?痰是何色?大便狀況如何?色素如何?軟硬/黏稠/稀/結實嗎?糞便中有否「潺」?我們倆剛從學校回家﹐怎知道這等細節?是以啞口無言﹐連忙致電回家詢問家傭以回答醫生的提問。
醫生臨床辨症施治首要判症。判斷基於資訊數據方會作出較符實際的決定。中醫所謂「望聞問切」就是蒐集病情資料的過程﹐不可或缺。否則會誤判病情而錯開葯方﹐後果堪虞。
從此﹐我們每次見醫生都作好準備﹐提供各類資料﹐好讓醫生判症時有較堅實的基礎依據。
學生測考不合格﹐只說明成績不好(即病了)。倘不知其病因﹐又如何治好其成績差的病?不少老師往往容易判症:懶惰﹑蠢鈍﹑不留心﹑基礎太弱﹑無心向學﹑唔小心﹑不是讀書材料…等。這些判斷有否實証支持?
教師對差生表現不良最常用的治標「成葯」是:
1.苦口婆心地:再加倍努力。
2. 上課時留心聽講。
3.放學後補課。
4.恫嚇:再不努力會留級。
5.多操練﹐熟能生巧。
6.找補習老師。
7.年終成績不及格了﹐就來一劑仙丹:【留級】。
努力﹑留心﹑補課﹑恫嚇﹑操練﹑補習甚至留級對某類學生可能有效, 卻非能治百病的萬應靈丹。學業差原因有千百種﹐有個人/家庭或生理/心理因素﹑也許在接收/加工/輸出/表達有困難等。
臨床斷症要細緻考慮多方因素﹐更要對症下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