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3日

尋覓無標準的答案


 746
20200821

         德叔是個文科人。大學入學試時報考的是中英史地和美術。大學本科時研修地理和歷史。在研究院時拿的兩個學位一是搞中國農村發展﹐另一是學校中層的行政。在大學裡做教師資培訓﹐則廣涉非正規課程/教育﹑課外活動﹑教育行政和政策﹑校園法律和博物館教育等。總是在各專業界域中徘徊。
         學校工作以外﹐因為參與過廉政公署﹑政務署﹑漁農署﹑演藝發展局﹑教育局和社福機構的工作﹐要不斷轉變面對新領域的新要求﹐就要不斷學習全新的知識;觀察和聆聽不同持份者的見解;養成用不同的角度思考的習慣。為了解決難題﹐常要摸索著踏進混沌的迷霧裡﹐尋覓無標準的未知答案。
         由於經常面對模糊變局﹐每當場域局勢轉變﹐心中難免有點忐忑。但久而久之﹐便不覺得特別焦慮而抗拒不前。
         例如培訓的對象由中小學教師變成特殊學校或幼稚園教師﹑就要迅速惡補特教和幼教的課程教學法。交流者由同聲同氣的本地教師轉成內地教師時﹐自己的調適又豈止於語言語氣和用詞﹐更要明瞭彼此不同的社經狀況﹐關顧文化和體制的差異。即便是同一課題的家長講座﹐其內容/用語/視角/例証﹐在半山區或何文田名校﹐跟馬鞍山天水圍北的居民明顯有異。
         追尋模糊不定答案的過程﹐因應場景而不斷調適的經歷﹐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和成長歷煉。常懷一個信念:不懂便學﹐沒甚麼大不了。這也許跟我的文科訓練有關:掌握邏輯思辨外﹐更多非線性思考﹑橫向和跨界聯想﹑轉換位置由另一視角觀照﹑嘗試在留白的空間或燈火闌珊處倘佯﹐或許會碰上未定的答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