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6日

考古和文科出路


nnn 【745】 
20200814


         湖南省耒陽農村一個留守兒童鍾芳蓉在今年高考中以676分成為全省文科第四名。她報了冷門的北大考古系﹐惹起內地網民不少議論。有人指鍾不懂“錢途”﹐有人讚她有理想。其父母長年在廣州打工,一年才回家兩次。平日靠電話聯絡。父母在電話中也不知寡言的女兒心裡想甚麼。新聞熱爆了﹐才知道鍾芳蓉一直欽敬數十年來紮根敦煌的樊錦詩女士。鄉親放鞭炮慶祝村裡出了這位「寒門狀元」之餘﹐連忙惡補誰是樊錦詩。
         父母激動流淚﹐打電話托村中也姓鍾的老師勸女兒轉選會計商科但不果﹐便由她自決了。即使鍾同學他日讀過考古自覺不合適而轉系﹐也不該深責。畢竟十來歲農村女孩入城後轉心意也很正常。
         搞考古也不一定就是掘古墓或埋首故紙堆。考古學生的出路除了去文博機構和高校外﹐也包括了勘探公司、拍賣行、新媒體等。文博經濟正方興未艾。清華大學發布的博物館文創產業經濟報告指2019年比17年增長3倍。
         現今全國文博人才短缺﹐其中以跨學科﹑綜合科技和管理人才為甚。考古學生不用愁出路。
         其實﹐中外社會對修讀文科的出路和「錢途」都有成見或心結﹐覺得文科無用。George Anders 在其書You Can Do Anything : The Surprising Power of aUselessLiberal Arts Education中舉了很多例子﹐文科生在美國初入職場也的確有不少磨難。但在講求急變創新的社會環境裡﹐習慣並善於處理沒有固定答案的文科生﹐懂得將冷冰冰的數據和科技成果以人性化的方式表達﹐使人易於明白和接受﹐更顯得重要。
         社會複雜多變﹐需要的人才也多元。誰知道讀考古的女生十年後歸屬何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