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8日

守法.遵行校規


738 nnnn 20200626


         學習要循序漸進﹐大概少人提出異議。
         在認知範疇﹐大概指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差異類化到一般共性…等。亦即在低年級要求能指出事物的特徵﹐再找出事物間的諸般關係或原理 (物理化學性質/結構/時序/空間/因果/平行/層級/相對/矛盾/強弱相關)之類。基於以上基礎知識﹐再進一步探討常規以外的現象和因由﹐規律的條件和局限。更高層次者或高年級學生﹐應能懂得適時應用以上的知識作為解難策略﹐在現場因時制宜調校行為﹐應用相關知識以達到目的甚至創新。
         以上尚未加入社經文化歷史因素﹑長短期效益的矛盾﹑不同利益集團或族群的價值觀和傳統習慣。如要加入這些因素而據此作出判斷抉擇﹐則問題的複雜性可想而知。即使受過高等教育的成人﹐也常有南轅北轍的看法和判斷﹐甚至得出你死我活的矛盾結論。
         要求知識淺薄﹑入世未深的青少年對複雜政治狀況和未來發展作分析抉擇﹐實有點強人所難。故世界各地大多國家地區視18/21歲以下為未成年人﹐不能作出重大政治決定。所以選舉投票都要超過一定年歲以上。
         中小學教師明乎此﹐應知有責任指導學生與人相處要互相尊重﹐明白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則個人行為要對社會群體負責。
         因中小學生的經歷知識未足以深入瞭解﹐而問題複雜致一時間不易解說清楚﹐則可簡單一些指出行為的底線準則﹐就是要「守法和遵行校規」。因為校規和社會的法律是平衡群體與個人權益的行為規範。
         缺了依法行事這一條﹐天下大亂﹐亡無日矣。

2020年6月22日

欠缺磚頭


737  nnn  20200619


        不少通識科老師都感到通識科內容龐雜﹐硬知識數量多﹐而且關係錯綜複雜。 單是讓學生掌握基本資料﹐也不容易。 因為先要介紹背景常識﹐便花不少時間。 如果學生的基礎知識不足﹐就更難長驅直入﹐而要先提供大量硬「磚頭」﹐學生方可能「建構」其知識。 沒有硬知識概念﹐談不上尋找事物的關係﹐更遑論甚麼「明辨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評論了。
        倘學生對香港百年的發展無知﹐如何理解今日香港甚或未來的前景﹐也難把自己的前途結合於祖國和香港的命運﹐難以思考和制定其生涯規劃。 如果對中國史地知識貧乏﹐怎能明白和理解中國問題的複雜性﹐包括內陸與沿海的差異﹑城鄉差距等發展不均衡引致的難題。
        十四億人的知識﹑生活水平和習慣﹐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不是用空泛的概念口號可以解決其諸般難題。 對祖國百年以來受到的壓迫和苦難無知﹐又怎會對神州大地近年的復興和發展生關切的情懷。
        沒有這些基礎﹐十來歲的中學生常會將問題簡單化﹐輕易用其個人的有限經驗代入﹐或從外地借用一些理念口號套入去﹐以為一聲令下便可將千百年來的固有思維或習慣改變。
        以處理內地三農問題為例﹐不少學生會提出「應該」如此這般﹑「只需」投入大量資金﹑「改善」運輸﹑多做「宣傳教育」﹑提升農民「科技知識」和引入「先進的」甚麼﹐拓濶視野﹐改變體制﹑更新思想模式等說法。 以為照本宣科便可解決農民生活﹑促進農村經濟。
        倘能跟農村老鄉深談一下﹐嘗試背著穹蒼烈日﹐站在乾裂的黃土地上﹐望著周遭剩下的老弱人口和留守兒童﹐便不會誇誇其談了。

2020年6月15日

文化滲透


736 nnnn  20200612

         互聯網沒有海關限制﹐致使外國文化產品進入本土時更易越過國家的實體邊境。全球化或新殖民主義的浪潮淹沒弱勢國家文化的速度更快﹐更不著痕跡。
         因強勢語言的文化產品大多掌握在少數國家手中,跨國文娛企業會默默地逐步取代弱國政府的文宣部﹐為弱國國民提供平日的文娛節目﹐包括電影﹑電視劇集﹑動漫和遊戲﹑網上商貿消費品﹐特別是知識教育性/文化歷史/體育和科普的紀錄片。這類文教科普產品往往製作成本昂貴﹐卻難有即時的商業效益﹐經濟弱國難以大規模高質生產而無法與文化強國抗衡。
         即使推銷本地商品的廣告預算也投放給互聯網商而非本地電視台﹐本地電視台的收入也被蠶食﹐也就更缺乏資源製作高質素節目。節目量與質的提升更困難了。
          2017年,GoogleFacebook兩家公司就佔了全球網絡廣告營收的61%﹐佔了全部媒體廣告的1/4。電視廣告收益向網絡流失的大流尚未止息
         現今各地政府 (包括政治領袖或部門機構如警方) 也要借助網絡平台如WhatsApp, fb, YouTubeTwitter發放消息﹑推銷政策﹑與民眾交流。
         可見無論政府或企業機構﹐如要推廣政治文教訊息﹑承傳歷史文化﹑必須佔領互聯網文化產業的陣地和話語權。其果效遠超財務報表的帳面收益。
         你可還記得一休和尚﹐青春火花﹑足球小將﹒座頭市﹑山口百惠﹑中森明菜﹑紅白大賽﹑松本清張﹒男人之苦﹑哆啦A夢?這都是卅年前日本經濟極盛年代﹐其文化產品伴隨著其經濟佔領香港流行文化的代表性符號。
         如今全球文娛政治產品伴著強勢經濟滲透的格局依舊﹐只是主角換了﹐渠道也改為網絡而已。


數據核檢自:Statista資料(連結:
https://www.statista.com/chart/12179/google-and-facebook-share-of-ad-revenue/

2020年6月8日

強語言.軟實力

735  n n  20200605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一書指出2020年全球至少有7117種語言。聯合國UNESCO估計,現今世界上有96%的語言只有3%的人在使用。超過2000種語言,其母語人數不足1000﹐屬瀕危語言。估計本世紀末世上將有約一半語言會消失。
         據德國University of Düsseldorf的統計,現今以中文為母語的有13.9 億人。其次是北印度的Hindi and Urdu語種有5.88 億人。世界上近三分二人集中使用其中的12種語言。
         在可見的未來﹐互聯網是世人不可或缺的資訊來源和溝通渠道。然而聯合國的資料顯示網絡世界目前只吸納了約500種語言。易言之﹐現今世上九成以上的語言被排除在互聯網之外。
         由於一般手機只設定了約40-50種語言輸入法。弱勢語言使用者發現自已的手機根本沒有自己想用的文字。在搜尋引擎中﹐用自己語文找不到任何東西。那麼﹐現實的簡單方法就是學習一門網上的「強勢」外語:這種語言在網上數據產量最多﹐功能最齊全(即資訊產量/ 娛樂產品/ 遊戲最多/ 消費購物最方便等)。也就是加入成為強勢語言網站的粉絲。
         如今全球有15億人學習英文作為外語﹐其後是法文和中文。
         當今網絡訊息產量最豐富的是英文和中文。其次是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印地文、法文、葡萄牙文、俄文和日文。明顯見到這是一個全球市場競爭的經濟實力現象。只有資訊產量大﹐生產的電視劇集電影(包括紀錄片)好看、電子商貿平台發達、動漫遊戲好玩,大家便會來學你的語言。而且強者會愈強。可以預見:廿五年後﹐強勢語言及其網絡文化產品是真正的軟實力﹐會控制我們網絡內外的生活。

2020年6月1日

互聯網的瀕危語言

734  n 20200529


         語言消亡不斷發生。
         據說過去70年﹐有230種語言已經滅絕。弱勢族群的兒童青少年人﹐不再或不懂使用這種語言﹐或是沒有書寫系統的語言﹐就會出現該語種的詞彙和語法功能無法滿足急變社會的發展和複雜交流的需要。這種語言會很快湮沒。
         全球化下﹐國家的經濟文化滲透(侵略)﹐國家邊界逐漸消失被模糊和抹平。在互聯網世界盛行的這25年來﹐加速了弱勢語言消亡的速度。
         當青少年人手一部手機﹐依賴互聯網獲取資訊﹑娛樂和溝通﹐則青少年人使用的語言相當程度上決定了該種語言的未來命運。大家很容易想象到:讀者瀏覽的網站語言是關鍵。而背後其實是製作網頁的機構組織或個人﹐能否提供足夠多的資訊與內容。內容愈豐富﹐就會吸引更多人閱覽﹐則這網站所使用的語言便愈有生命力。倘網民覺得其內容貧乏﹐或未能滿足其需要﹐便會減少閱覽﹐這些網站所使用的語言便會更少人使用。可見﹐網頁製作機構或個人是否有足夠的社經實力﹐提供豐足的內容更是關鍵。
         弱勢國家或族群文化圈的社經實力弱﹐無力製作多彩適切的內容﹐難以靠市場支撐其運作﹐生命力會下降﹐其網頁所用語言亦會黯然衰落。例如世界常用法語的人口是使用孟加拉語人口的半數﹐但兩者網頁數量相差極遠。後者語言在網上明顯弱勢而且日益衰弱。新西蘭原住民的的毛利語﹐雖有政府鼓勵支持﹐但使用的人口近廿年來仍不斷下降。
         可有想過:如果你想使用的語言在手機或電腦鍵盤上的輸入法也缺﹐則這語言在網絡世界中將會極速消失。
         你可知道你的手機有多少種輸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