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5日

文化滲透


736 nnnn  20200612

         互聯網沒有海關限制﹐致使外國文化產品進入本土時更易越過國家的實體邊境。全球化或新殖民主義的浪潮淹沒弱勢國家文化的速度更快﹐更不著痕跡。
         因強勢語言的文化產品大多掌握在少數國家手中,跨國文娛企業會默默地逐步取代弱國政府的文宣部﹐為弱國國民提供平日的文娛節目﹐包括電影﹑電視劇集﹑動漫和遊戲﹑網上商貿消費品﹐特別是知識教育性/文化歷史/體育和科普的紀錄片。這類文教科普產品往往製作成本昂貴﹐卻難有即時的商業效益﹐經濟弱國難以大規模高質生產而無法與文化強國抗衡。
         即使推銷本地商品的廣告預算也投放給互聯網商而非本地電視台﹐本地電視台的收入也被蠶食﹐也就更缺乏資源製作高質素節目。節目量與質的提升更困難了。
          2017年,GoogleFacebook兩家公司就佔了全球網絡廣告營收的61%﹐佔了全部媒體廣告的1/4。電視廣告收益向網絡流失的大流尚未止息
         現今各地政府 (包括政治領袖或部門機構如警方) 也要借助網絡平台如WhatsApp, fb, YouTubeTwitter發放消息﹑推銷政策﹑與民眾交流。
         可見無論政府或企業機構﹐如要推廣政治文教訊息﹑承傳歷史文化﹑必須佔領互聯網文化產業的陣地和話語權。其果效遠超財務報表的帳面收益。
         你可還記得一休和尚﹐青春火花﹑足球小將﹒座頭市﹑山口百惠﹑中森明菜﹑紅白大賽﹑松本清張﹒男人之苦﹑哆啦A夢?這都是卅年前日本經濟極盛年代﹐其文化產品伴隨著其經濟佔領香港流行文化的代表性符號。
         如今全球文娛政治產品伴著強勢經濟滲透的格局依舊﹐只是主角換了﹐渠道也改為網絡而已。


數據核檢自:Statista資料(連結:
https://www.statista.com/chart/12179/google-and-facebook-share-of-ad-revenue/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