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5 n nnn 20190412
科學普及工作是教育的重要環節。
科普作品多種多樣﹐包括文字媒體的文章﹑小說﹑現在更多是電影電視紀錄片﹑電子媒體的視聽節目﹑綜藝節目的視頻。 這不一定是打著科普的招牌﹐而可能是媒體中的烹飪秘訣﹑旅遊趣事﹑新聞背景﹑醫護常識﹑健體養生經驗﹑體育比賽評述﹑博物館導賞等。 其出現或接收大多數是隨機﹑零散﹑滲雜著多種元素而來﹐伴隨著生活出現。
基礎教育正規課程其實也是科普教育而非專家學者的高大上研究。 其主要特點是「套裝知識」。 教學內容按深淺或時序依次線性排列﹑按知識系統分類﹑精煉教材﹑減刪枝葉﹑嚴選例証﹑務求言簡意賅﹐聚焦教學目標。 學員接收時﹐傳統上更多是安靜專注﹑冷靜單向而少互動。 教師分科分節﹑按時間表將知識切割成小片喂飼學生。 這可能缺少了一點溫度和激情﹑與即時身邊生活有點脫節。
教師應有專業自覺:明瞭學校教育和正規課程的不足﹐宜多關注並善用課室窗外的教材﹐校園門牆內外的廣濶天地作教學場景﹑課本以外多采多姿的素材﹑教師以外各行各業的眾多師傅教練﹑教室以外的教學環境和氛圍。
科普一般零散而欠缺系統﹐卻可能更鮮活﹐像正餐以外的零食而更吸引和可口。用以補充正規課程的不足﹐在課外生活裡提供例証。 從而為正規教育建構的框架增添血脈。
筆者不時介紹或模仿坊間科普作品/節目的持徵﹐結合生活時事﹐用學生此時此地的語言﹐講先賢蓽路藍縷的故事﹐澄清容易混淆的概念知識。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