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3日

課外活動和補習


658 n n  教育心語 20181214


        在中華文化圈(或有稱筷子文化圈) 裡﹐正規學校教育跟課外補習教育系統旗鼓相當並行是常態。
        如果補習是提升考試競爭的有效手段,則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是處於劣勢。有錢參加補習的人藉此維持優勢,而貧困而未能參加補習的人難以改善劣勢。 是以補習教育就起著鞏固社會貧富差距的作用。
        在階級相對固化的社會﹐例如成熟的資本主義社會﹐課外補習加上家庭文化資本的栽培支援﹐致使貧富鴻溝日益擴大。 例如每年的長假期 (包括暑假和寒假春假等…)裡﹐中產以上家庭提供的遊學機會﹐拓展學生視野胸襟和自信﹐明顯是弱勢社群子女所難以企望的。
        在階級尚未固化的社會﹐教育尚能起著促進階級流動的功能。 基層學生倘能爭取到課外補習或豐富多樣的活動經歷﹐長知識擴視野之餘﹐也增展示的機會而提升自信。 故學校系統有必要適時審視在校內有否提供拔尖補底的家課支援(校內補習班) 是否提供多樣的課外活動與經歷給不同性向的學生?參與活動的學生背境有何偏重?資源投放有否考慮到「積極歧視」弱勢社群?
        知悉政府於於下年度(2019-2020)起將持續投放龐大資源到各校推行全方位學習。 筆者認為這對弱勢學生尤其重要。 資源多了﹐也要用得其所才能起正面作用。 有兩點期盼:一﹑活動宜重質素果效﹐莫為交數而增項目。 二﹒估計有不少學校會向校外購買活動。 其中最重要的﹐莫將活動中的師生關係也外判給校外人士。 教師必須緊貼進度適時跟學生做好活動後的總結 debriefing 工作﹐務求使到活動有實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