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12月15日

病榻和靈堂

【555】 ¾¾¾《教育心語》20161216
修讀了多少個學位﹐大都未學過怎樣去探病和跟垂死者道別。
有人說,人情世故而已﹐要學嗎?
要學。在學校正規課堂學不到﹐就在生活中學。
從來怕去探病。 既怕擾人安靜養病的「大業」﹐又怕人家小器﹐因等不到你的出現而焦慮敏感和不滿﹐更怕人家說你無心﹑不體貼。 尤其是探望危重病人﹐大家都知道凶多吉少﹐不敢多言﹐以免棹忌。
曾有患癌朋友坦言心情不好﹐更不想以衰殘病容示人。 又曾有臨終老友身體虛弱﹐精神很差。 他明言只想見哪幾個朋友﹐其他的都不要來了。 這倒有利於親友們安排。 也免了增加重病者的負擔。
嘗有電台節目﹐講及去殯儀館鞠躬前後﹐對亡者家屬應說些甚麼。 其中不少過來人的聽眾參與交流﹐現身說法﹐表示在靈堂裡最不喜歡人家說「節哀順變」之類的套話。 覺得太「行貨」而顯得不真切而虛偽。 她們寧願你不說話﹐默默點頭握手﹐心照便算了。 事實上﹐有時真是無聲勝有聲。
去靈堂告別﹐不少是做給生者看的。 有人說,喜酒賀宴不現身尚可﹐靈堂致哀祭禮卻不能輕忽缺席。 皆因有些人會數算紀錄﹐刻骨銘心。
這等可大可小的禮數﹐歸屬學校哪個科目課程?
這類教學內容﹐大概不會是系統性地按章節安排﹐師長宜藉時事新聞和生活事例﹐插個單元之類﹐借題發揮﹐伺機而教。 近年不少學校設立生命教育﹑生死教育或探討善終寧養的課題內容﹐不單講生命意義﹐也可介紹各種宗教文化傳統禮儀與人情世故。
不過﹐師資培訓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