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3日

內陸鹽湖的海鷗

【546】教育心語20161014


  古人云: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 
  因為現場學習有親身經歷﹐能用五官綜合感受體驗﹐又因得以觀察環境脈絡的互動﹐得出比較立體的印象﹐對事物的認識多了一層感性的認知﹐甚至有了情緒的起伏而得的情意關聯。
  行萬里路的得益多少﹐關乎觀察感受時是否專注動腦﹐並能懂得將新舊知識聯繫整合。 否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就談不上學習了。
   最近在美國西部山區匆匆走了七個國家公園﹐增廣見識﹐不在話下。 但同行者中有在美國多年﹐亦有初到貴境者。語言文化背景差異大﹐喜好不同﹑經歷各異﹐各有因緣與先備知識﹐因而各有重點﹑各取所需。 所得均不相同。
  過往的學習習慣﹐對導師就有不同要求。 今次同行者中的華人和韓國人自小慣在課堂留心聽講﹐較少發問﹐靜候導賞員講解。 歐美來客則踴躍提問﹐風格大異。
  例如在鹽湖城探訪摩門教總部﹐其實是瞭解摩門經典與教義的上佳機會﹐華人組則只聽不問﹐歐美組互動頻繁﹐超時仍欲罷不能。 後者成員均覺獲益良多。
  提問內容與其先備知識有關。 當我拍攝大鹽湖海鷗群時﹐腦中不禁奇怪:海鷗為何不遠千里從海岸飛越洛磯山脈到山間的封閉盆地生活呢?大鹽湖水太鹹故少魚﹐海鷗又如何維生呢?經同學提醒歷史上海鷗曾因吃蝗蟲救了摩門教徒的莊稼﹐迄今仍為猶他州的州鳥。 可能這些海鷗不吃魚而吃蟲。 而不少水鳥是候鳥﹐雨季方來聚居。
  可見學甚麼﹑問甚麼﹐各有前因。同班同學﹐思路不一﹐學習成果自當不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