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6日

窩打老道培正中學

教育心語 20150227

香港的地名和街道名﹐往往反映了開發早期的環境特徵。
德叔當年任教何文田培正中學。 作為地理教師﹐為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便將學校附近的地名街道名的源流和變遷加以整理﹐砌出了學校附近一百年前的景象﹐吸引學生留意觀察周遭事物。 學生一般也頗覺有趣。
        培正附近全是九龍半島中部的山崗。 百年前人煙稀少﹐尚未發展。 據史料並培正老校友回憶:在校園後山踢波﹐經常踢到骷髏骨頭﹐據知山背乃墳地和很多「金塔」。 因為公主道(前稱楠道)尚未開闢﹐旁邊的窩打老道山﹐連著何文田村的山地﹐一帶也是墳場﹐中有一段稱為嚤囉(回教)墳場。 老校友津津樂道:上課時見到回教徒下葬的儀式﹐原來是不用棺木。 由昔日圖片佐証﹐今天培正道窩打老道口的電油站,當年乃一墳場旁常見的「永別亭」。
        山上流水沿培正道旁的明渠下山﹐匯入窩打老道的主水道﹐該水道匯聚了何文田山﹑衛理道京士柏山﹑加多利山﹑和九龍醫院各山崗的水﹐合流向西經果欄旁出海。 舊照片中﹐尚見窩打老道近海段全是明渠。 全路都是暗斜直上九龍醫院。 
        窩打老道與彌敦道交界的消防局所在地﹐乃是公眾殮房。 昔日殡葬喪禮有遊街之俗。 據老校友指出:遊街儀仗一般到窩打老道口便停止。 至親友好才會送最後一程:沿窩打老道入培正附近的墳區。
今天仍可在窩打老道與砵蘭街交界附近見到殯儀業的痕跡﹐如棺材店等。
-----
培正中小學旁邊的培正道﹐由佛光街延伸經窩打老道後再經梭椏道通往亞皆老街。 亞皆老街與窩打老道間三角形地段內數條街道名稱﹐與該地段開發商有關。 原來該地段開發於第一次大戰後﹐由葡萄牙籍商人 Soares de San Francisco 發展。 故開發後﹐除了其中以其名Soares命名外﹐又各以其妻女之名JuliaEmma命之。 中文分別譯為梭椏道﹑棗梨亞道及艷馬道。 其餘三條則因紀念大戰結束﹐而以太平﹑自由﹑勝利命名。 何文田街坊都留意到:勝利道與梭椏道間 (百佳超市旁)有一小巷﹐中文名字是舊金山徑。 其英文名字是 San Francisco Path 其實是該地產商的姓﹐與美國的舊金山(三藩市) 無關。
各校環境不同﹐但細心觀察和查訪﹐是認識學校地理歷史的切入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