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日

補習世界

教育心語20110902


課堂以外的活動和生活,影響課堂裡的學習和學習的成果是行內的共識。這包括了:校辦的課外活動、訓輔活動、班級經營、全方位學習、遊學、校風、朋輩互動、網上生活、家庭社經背景和社區團體生活等。如果說,課室中的集體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影響相對均一,課外的生活多樣複雜和差異,則拉闊學生間的差距極巨。
  影響學習差異的多種因素中,學生的「補習」是其中一項。補習的形式多種,有私人也有集體,有全科亦有單項,文康體之餘又有學術,拔尖外也有消閒,不一而足。
  對家長而言,讓孩子補習,其功能不光是提升學業成績,部份更可能包括「湊仔」和照顧起居生活、補償內疚、攀比朋輩等等複雜的出發點。故台灣有稱部份補習班為「安親班」。澳門普遍稱為「督課中心」的,其功能包括提供膳食和「湊仔」。
香港大學 貝磊教授 Mark Bray 是研究補習的專家。他稱補習是「影子教育系統」Shadow Education System。他早已指出東亞地區如港澳台韓日越星等是補習大國。我們大多意料之中。我們卻可能不知道世界各地也一樣盛行,包括南美和非洲。
他近年為歐盟地區的補習文化做了研究,最近發表了報告「影子教育的挑戰」。原來歐盟家庭每年投入數十億歐元在私人家教,特別是富裕家庭。他指出這導致社會平等、知識經濟、學校工作以及孩童與家人的生活都受影響。
香港補習文化風行,弱勢家庭學生較少參加付費補習活動,這種「輸入」的差異,使貧富懸殊愈益明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