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

教師導賞

教育心語 20110930

      博物館功能在蒐藏﹑整理﹑研究﹑復修﹑展覽推廣和教育。 個人認為讓普羅大眾能欣賞藏品是最終目的。 專家的研究成果要面向大眾﹐展品的解說詞和導賞是重要關鍵。 其中導賞員的質素極為重要﹐因為他們要因時制宜﹐針對觀眾對象的特點(文化水平﹑喜好﹑職業﹑年齡和需要等)而作出不同的解說和引導。 博物館以「物」為本﹐導賞則要以「人」為本。 導賞員是館藏展品與觀眾間的橋樑﹐讓庋藏展品與觀眾互動溝通﹐方為稱職。
      博物館儘管已整理出大量文字和圖象資料﹑可供公眾影印或由網絡下載使用。 但如何將這等浩如煙海的資料轉化為適合學童水平和需要的教材﹐則必須由教師依據學生特徵而選擇和整理;不宜簡單抄錄複印轉發各生;也不宜將學生交予導賞員便算了事。因為只有學校的教師才最明白展品如何與課程重點配合﹑明白學生的背景﹑水平﹑狀態和需要。
博物館中文物過萬﹐展廳十餘﹐而青少年學生專注力可能僅得45分鐘。教師必須慎加選擇﹐聚焦學習。事前的引導簡介和事後的鞏固總結尤其重要。故教師帶領參觀前細緻的備課﹐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近年不少企業和機構也開放其場地環境﹐供學生用作學習資源。但都要與教師有充份溝通和配合﹐才會真正發生教育的果效。例如海洋公園的海洋學院﹐其實是聘有專人設計教材和現場當導賞員和教師﹐並結合各級各科課程﹐絕非臨場周張可成﹐故收費不菲也被接受﹐良有以也。

    

教師的身價

 教育心語20110923

     日前參觀了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其中展品不少是國寶級珍品﹐讀者如有機會﹐值得花點時間留心觀賞。博物館設計與裝修都新淨﹐國家肯定投放了大量資源。 然而博物館內珍品如何成為教育群眾的教材﹐卻值得思考。
     和政縣博物館是中國唯一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博物館。 其中,展出的三趾馬等化石標本﹐為新生代晚期第三纪古地理氣候演變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極具研究價值。 但對於絕大多數平民百姓來說﹐根本就不清楚甚麼是三趾馬﹑劍齒虎或鏟齒象;對何謂新生代或第三紀等﹐茫無所知。 故此﹐現場的展品說明和導賞員便成為關鍵的教育媒介。
     可惜當天我們遇到的導賞員﹐不理對象是誰﹐只是向參觀者急急背完講稿便算完成任務﹐根本就起不到教育觀眾的作用。 甚者﹐更不理會參觀者的要求﹐維持極高速度說話和開著震耳欲聾的擴音器聲量﹐沒有照顧觀眾的感受。 致使全館被導賞員的噪音干擾。 可以說:她基本上是起著「驅客」的作用。
     如果說導賞員的價值比數百元的導賞光碟耳筒更高﹐主要是因為導賞員不是死物﹐可以「以客為本」﹐與觀眾有互動溝通而調校講解內容﹐有針對性地回應觀眾的問題。 否則﹐何不租借廉價得多的導賞錄音帶或光碟呢?
     同理﹐所有教師都應回答:我與一部「人肉錄音機」有何分別?我的教學與播放去年或上星期的課堂錄像有何不同?也許﹐其中的答案會澄清一個教師在現場上課的身價。

2011年9月19日

藥材舖掌櫃

教育心語 20110916
1950 年代家住油麻地唐樓。樓下是藥材舖「春生堂」。附近街坊都在此看中醫、執藥或買各類成藥。藥材舖早上八時開舖,晚上八時「上舖」。但倘有急病,或要買應急的保嬰丹、濟眾水、保濟丸、止痛餅或湯火膏之類,即使三更半夜或大年初一,街坊都會到藥材舖拍門;掌櫃先生即使天寒地凍也會睜開惺忪睡眼應門售藥。藥材舖雖云營業有時,實質是不分晝夜,全年無休!
藥店的掌櫃,不單賣藥,憑藉其經驗也免費做一點望聞問切、簡單的診症和食療顧問,甚至心理輔導。日久,藥店成了社區裡救急扶傷的醫療站,掌櫃在社區裡也頗得鄰里敬重。
藥店營業或掌櫃工作時間雖有規定,但社會中似有無形期望和默契:救急扶傷,人命關天,掌櫃不會置若罔聞,閉門不應!我們亦常見醫護專業人士在旅遊休閒之際,也不會見死不救,袖手旁觀。
某些行業和工種的工時,實難計算。特別是知識型經濟中,生產不可簡單地計時薪和件工數量;服務更要講求質素和態度。在機構中擔負領導責任的,往往沒有下班時間。因為責任、信仰、專業和承擔是不會「下班」的。
校長教師、神父修女牧師、父母、總統或公司CEO 等所承擔的責任、操守的標準,不會因「下班」而可以卸下。機構與學校辦不好、孩子學不好、牧民事工辦不好,午夜夢回仍會耿耿於懷。勞工法例即使規定教師每周工作時數上限36小時或上課18節以下,只是不切實際的空話而已。倘教師將自己的工作斤斤計較而限於「辦公時間」內﹐是自貶身價;自毀城牆在先﹐莫嗟怨人家不尊師重道。
          教育畢竟是良心行業﹐焉能簡單量化?

2011年9月9日

幼稚園課程

教育心語20110909

對教過自己的大中小學老師,不少還印象深刻。但幼稚園的老師,卻一個也記不起。也許當時年紀小,渾渾噩噩的被擺佈著。依稀記得的,只有一個穿著長衫的校長。上課就只記得唱遊、吃茶點、生日會切蛋糕和做過節奏樂的指揮——在台上披著閃爍的披肩、拿著指揮棒上下左右的打拍子。
雖云當年老師名字面目全無印象,但回想起來,她們教了一些使我終生受用的東西,卻是無可置疑。
一個小孩,離開家庭進入學校,過「大集體」的生活,遵守集體的規矩,要學的真不少。在家中用不著的社會規範,不少都始於幼稚園。包括:排隊、安靜等待、舉手發言、對師長行禮、依指示行事、留心聽師長講話、用完玩具要放好、辨識去男女廁所、不可喧嘩和離座、學習被忽略、學懂何謂比賽和遵守遊戲的規則。甚至進食前洗手、如廁後清潔;刷牙和縛鞋帶的技巧方法、通過遊戲和寫字填色鍛煉小肌肉和耐性。最重要的,還開始了被考核評量的生涯!
香港五十年代的幼稚園,固然沒有所謂標準的課程,教師也未必受過甚麼教學法或幼兒心理學之類的師資培訓;秉持的大概是約定俗成的社會常規。「學術課程」內容都是重複抄寫「人口刀手尺」之類。當然還包括了不少故事和相關教訓:如狼來了、龜兔競賽、廿四孝、綠野仙蹤……之類。
據上所述,幼稚園教的,主要就是孩子社會化的課程。這等內容會伴隨我們一生,直到離世之日,反而中學時的史地數理生化大都忘記了。

2011年9月2日

補習世界

教育心語20110902


課堂以外的活動和生活,影響課堂裡的學習和學習的成果是行內的共識。這包括了:校辦的課外活動、訓輔活動、班級經營、全方位學習、遊學、校風、朋輩互動、網上生活、家庭社經背景和社區團體生活等。如果說,課室中的集體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影響相對均一,課外的生活多樣複雜和差異,則拉闊學生間的差距極巨。
  影響學習差異的多種因素中,學生的「補習」是其中一項。補習的形式多種,有私人也有集體,有全科亦有單項,文康體之餘又有學術,拔尖外也有消閒,不一而足。
  對家長而言,讓孩子補習,其功能不光是提升學業成績,部份更可能包括「湊仔」和照顧起居生活、補償內疚、攀比朋輩等等複雜的出發點。故台灣有稱部份補習班為「安親班」。澳門普遍稱為「督課中心」的,其功能包括提供膳食和「湊仔」。
香港大學 貝磊教授 Mark Bray 是研究補習的專家。他稱補習是「影子教育系統」Shadow Education System。他早已指出東亞地區如港澳台韓日越星等是補習大國。我們大多意料之中。我們卻可能不知道世界各地也一樣盛行,包括南美和非洲。
他近年為歐盟地區的補習文化做了研究,最近發表了報告「影子教育的挑戰」。原來歐盟家庭每年投入數十億歐元在私人家教,特別是富裕家庭。他指出這導致社會平等、知識經濟、學校工作以及孩童與家人的生活都受影響。
香港補習文化風行,弱勢家庭學生較少參加付費補習活動,這種「輸入」的差異,使貧富懸殊愈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