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3日

課外的歷史

教育心語 20081114

史科老師腳傷請病假。 德叔雖非主修歷史﹐卻一直對歷史有興趣。 打開教科書一看﹐原來是教《明朝歷史》﹐內容尚似曾相識。 便請纓上陣﹐權當六周十二課節中三級歷史科老師。
檢視課程大綱﹐再望一下中三級那班 Bottom 10的 學生﹐便感到要將這十二課上得有趣有益有效﹐是高難度的挑戰。
首要思考的問題是:一班十五歲的少年人﹐要認識明朝歷史的那一部份?關鍵的知識是甚麼?要習得那些史觀?要學得甚麼能力呢?換言之﹐老師要教甚麼給學生呢?
         如果依書直教﹐由1368 1644年﹑自元末群雄並起﹐教到崇禎自殺﹐中間加一點張居正或王陽明﹐學生最後又會掌握多少呢?他們會有興趣﹐肯在課上守秩序專心學習嗎?
         與幾個不教歷史科的資深老師談起:現在都四五十歲了﹐概念中的「明朝歷史」是甚麼呢?不約而同﹐我們的集體記憶只是:朱元璋開國﹑鄭和太監下西洋﹑東廠西廠錦衣衛﹑奸太監魏忠賢﹑崇禎皇帝煤山自縊等個別人物的故事。 而且都是因為記得《帝女花》中的長平公主(或獨臂神尼)才連帶記得崇禎帝;記得《龍門客棧》裡穿紅衣的東廠﹑遊龍戲鳳的正德皇 還有武俠小說裡的明教﹑丐幫﹑袁崇煥﹑吳三桂與陳圓圓等。 其中一位老師則因有興趣於明式家具才對明史多一點認識。 簡言之﹐我們所知的明史﹐大致上都來自課外﹐特別是傳媒如電影﹑戲曲﹑電視或小說。
          有個想法:一般人所擁有的歷史知識﹐基本上都不是來自課堂或教科書﹐而是靠課外的文化素材補充和豐富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