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6日

識人好過識字

【901】n 20230825

 

 

    跟一位大學圖書館館長談起﹐在資訊電子化和網絡年代﹐實體書的圖書館該怎樣變化﹐方可以迎合實際的需要?包括學術研究和一般學生學習/做功課的需要呢?

    香港和世界各地的大學圖書館都正摸索如何建成一個高效的 Learning common 或學習交流站 Learning Hub. 強調圖書館是一個讓師生在其中能便捷地存取與交流資訊。圖書館負責人除了要掌握電子網絡的新發展趨勢﹐專業技術的變化外﹐也強調要花氣力引入不同的活動﹑展覽和跨界專業人士面談交流的機會。資訊網絡不一定是通過電纜電波連結的﹐也可能是面對面的。他正思考辦一些面對面的聚談交流活動。例如安排各大學術單位﹑博物館﹑工商機構﹑政府公營機構和圖書館合辦活動。

    館長笑言:坊間說「識人好過識字」是有道理的。這當然得爭取各行業的領袖認同未來的學習和創新﹐往往在科際和跨界行業的邊緣發生。記得以前在大學工作時﹐其中不定期在交誼室 common room 有非正規的午間聚談﹐讓平日躲在自己房間的同事﹐知道鄰居正在做哪些研究﹐有哪些有趣的發現等。

    學習﹐除了埋頭苦幹外﹐集思廣益﹐引進界外思維也往往起關鍵作用。

    那麼中小學的圖書館呢?作為幾間中小學的校董﹐曾問及校長和圖書館主任這類問題。似乎多數都未有較具體的想法﹐甚至未有把未來的學習放上議事日程。教育當局和相關專業團體或可引導本地教師在繁忙工作中停下來深思一下。

    當然﹐中小學校園生活的節奏和教學生態﹐包括課程要求﹑學習自主性﹑課外空間﹑家校互動等都影響圖書館功能的發揮和使用。

    教育是明日的事業﹐總要看遠一點。

 

 

 

2023年8月19日

海綿型城市 sponge city

899    n 20230818

 


 

         2023年七月底華北京津冀地區暴雨成災。北京市門頭溝區在不到两天内,降雨量高達700毫米﹐約為該地常年兩年的總降水量。據說是140年來所僅見。因地表涇流量於短期內急增﹐超出當地泄洪滯洪能力﹐便泛濫淹浸城鄉低地﹑衝毀鄉郊農地和城鎮設施﹐包括淹浸交通隧道﹑地下停車場和地鐵車站等。故城市高樓大廈下面必須有個完善的排水系統。

    香港建城過百年﹐每逢颱風暴雨加上天文大潮﹐海水倒灌淹浸致低洼地區受澇﹐財物損失慘重﹐影響民生。惟本港近三四十年來做了不少地下基建﹐成效漸顯。是以近年水浸黑點減少。新建區如將軍澳市鎮等亦於城市規劃初期已早為之計﹐預建了較佳的排水系統。故市民安居之時有必要知悉相關的一些常識。

    建設《海綿型城市》sponge city﹐可減少洪水破壞城鎮﹐簡言之﹐包括:滲﹑滯﹑蓄﹑淨﹑用﹑排六個方面:

    降水和地面涇流進入城區前後﹐長期早已建立的基礎設施﹐使…

【1】 水流滲漏地下﹐減少地表涇流沖刷;

【2】 設蓄洪池或滯洪區﹐滯留雨水,延緩或分散涇流量峰值出現的時間;

3】蓄儲雨水,降低暴雨期間流水量峰值﹐也便於雨後得以利用雨水;

【3】 善用儲存的雨水資源;

【4】 淨化雨水,減少污染,改善水環境﹐如保育生態濕地;

【5】 雨後排泄剩餘雨水到管道或自然水體(即湖河海等)

    換言之:當降水和涇流進入城市時﹐城市的渠務設施有空間能妥善吸收水份不致成災﹐於雨後再將水份「擠」出排走﹐不影響下游/周邊地區。

    這類民生大事的工程﹐藏於地下﹐不吸眼球﹐市民多不知悉。當政者要有高瞻遠矚的胸懷﹐不著眼當下的掌聲而投資於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的收益。

2023年8月12日

讀歷史碎片

899             n  20230811

 

       抽取1904年的歷史片段中若干事件碎片﹐是管中窺豹﹐僅見其一斑而已。有幾點    說明和感想:

    一﹑選1904年其實純屬偶然。皆因上月在紐約乘搭地鐵。不少人都嘲諷其古舊﹑嘈吵甚至污糟。我翻查一下歷史﹐方知是1904年落成通車。比深圳地鐵2004年通車早了足一百年。心想怎能拿個120歲的老太婆跟雙十年華的青春少艾比呢?同時亦要問:如不能與時俱進﹐美國真的衰老了。

    二﹑中國1904年時真是一窮二白。大概當時沒有多少人見過火車﹐怎會想像電氣化的地下鐵或橫越太平洋海底電纜是甚麼一回事。更沒有幾個人知悉惰性氣體「氬」跟元素周期表的關係。即使再切多後續的50-80年的碎片來觀察﹐大概只會徒增中國苦難落後的印象和感慨而已。難怪不少國人頗有自卑崇洋的思想。要增強民族自信﹐真的要花大力氣﹐說好近/現代中國先賢難苦奮鬥的故事。

    三﹑如果某個青少年拿著這些歷史碎片﹐未必能看出甚麼意義。只有把相關資訊碎片放進歷史發展的框架中﹐明白其中的來龍去脈和前因後果才會看出味道來。故青少年在基礎教育中有必要掌握一個歷史概略﹐才會在日後拾得資訊碎片或珍寶時﹐懂得保存或綴在適當的位置。固知歷史尤其是國史科是基礎教育的必要環節。

    四﹑編寫歷史的人選擇哪些事件﹐都按一定的主觀標準。例如我刻意選了若干香港相關的事物:電車通車﹑薛覺先和何妙玲那打素醫院。作為教育工作者﹐當然不會放過有中華第五大發明的「科舉制度」經歷千多年而於1904年廢止這件大事。該年出生的名人只提及巴金﹑鄧小平等幾人而放棄了其他萬千個政商藝科學家﹐都反映了編寫歷史的人都有其取捨尺度。

    又有何感想呢? 

 

2023年8月5日

1904年涓滴

 897  n 20230804

 

    1904年是怎樣的世界?本篇試於浩蕩歷史洪流中﹐切下其中一片﹐管窺其中若干涓滴。

    1904年﹐中國是清光緒三十年。慈禧太后七十壽宴上本要看電影﹐卻出了故障看不成而大怒。在美國﹐羅斯福當選總統﹑他用三藩市至馬尼拉的海底電纜,發出一份電報,12分鐘後收到回電。美國用一千萬美元取得巴拿馬運河區的控制權﹐派了工程師開始建運河。當年諾貝爾獎頒發給發現惰性氣體的科學家。

    英國軍隊入侵西藏。英美勾結誘騙近二千華工,經香港販賣往南非。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開打了﹐戰場在中國﹐清政府表示嚴守中立。有協助俄軍的華人被日軍殺頭﹐眾華人木然圍觀﹐使得魯迅十分氣憤;其後立志執筆救國。德國控制的山東省膠州灣至濟南的鐵路建成通車。西伯利亞鐵路同年竣工。紐約市地下鐵路通車。香港的電車首次營運。

    1904中國舉行最後一次科舉考試﹐選出了劉春霖為末代狀元;翌年便正式廢科舉行新學制。當年也是鄧小平﹑鄧穎超﹑程硯秋﹐巴金﹑薛覺先出生的年份。孫中山在檀香山加入華僑組織洪門致公堂。黃興和蔡元培分別創建華興會和光復會反清。康有為和梁啟超在上海創辦《時報》﹐為改革作喉舌。清廷商務部奏批開辦上海機器造紙公司﹐在江西開辦瓷土公司。

    1904年﹐清廷頒佈了中國第一部創辦公司相關的法律《公司律》。朝廷又設立戶部銀行,是中國首間國營銀行。制定商標註冊試辦章程﹐是保護知識產權之始。盛宣懷等華商在上海連同外商合辧紅十字會﹐救護戰地傷民﹐並照會瑞士加入國際紅十字聯約。香港的何啟爵士創建了中國首間西式產科醫院﹐即後來的何妙玲那打素醫院。

    這樣讀歷史﹐你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