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9日

文史哲科普

【834】n  20230428

  

      科普就是以淺白的表達方法﹐少用艱澀術語或內行話向普羅大眾介紹數理化生﹑社經軍政﹑文史哲藝的常識。是社會教育的重要環節。大眾傳媒的節目和文章﹐大概不會以專家學者為對象﹐而多面向一般知識水平的廣大市民為目標。故大眾傳媒內容也是「科普」為主﹐解析新聞時事都盡量淺白。

    社經政藝文史哲等內容博大精深﹐普羅大眾鮮會如學者們博覽群書﹑皓首窮經深究其中玄機﹐而多求簡單易明實用正用。

    例如民眾要寫正字讀正音﹐多是模仿老師長輩﹑傳媒的用字或發音﹐而不會翻查兩千年前東漢的《說文解字》﹑一千年前宋朝的《廣韻》或《康熙字典》﹐更不會對照段玉裁的注釋﹑或黃鍚凌的《粵音韻彙》。故網絡上電子傳媒的趣味性文章視頻節目﹐社會教化的功能極為重要。

    TVB1983-87年間由林佐瀚主持的《每日一字》﹐每天介紹一個字的正確讀音、用法﹐並糾正常見的誤解誤讀,深受歡迎。

    2011TVB的《正識第一》和2006年的《最緊要正字》以輕鬆手法遊戲形式介紹生活中的字詞﹑成語,諺語等﹐也受歡迎。這類節目必會談及相關的錯別字﹑異體字﹑誤讀誤寫誤用的實例﹐才會使觀眾更深刻瞭解。這也是科普的常用手法。當然﹐向受眾介紹其中一些引人入勝的相關的趣味知識和故事﹐就更益智了。

    RTHK廿年來由何文匯先生主持的多個相關節目對社會也有大影響。近幾年曾鈺成先生在網台上有《字言字語》也值得重溫。

    在這﹐向大家推薦台灣大愛電視的《國民漢字須知》結合生活講解漢字沿革﹐是個很好科普節目。可在網上重溫。

 

 

 

 

 

2023年4月22日

岩洞中的工廠

883   20230421

 

本欄上周介紹了跑馬地的馬場下﹑花墟旁大坑東球場下和上環信德中心旁的巨型蓄水池﹐是本港邁向海綿型城市的重要基礎建設。不少讀者都驚嘆在我們生活場景側邊躺著這樣重大﹐卻不見天日的建築。

有讀者來訊表示﹐他現在服務於九龍城亞皆老街遊樂場(即硬地足球場)旁邊的機構。他知悉近日渠務署正計劃在這球場底下興築一個防洪蓄水池﹐正在諮詢社區的意見。據說這座地底蓄洪池將有助於消減土瓜灣木廠街和宋皇台道一帶的水浸機會。其功能跟上文所述的跑馬地中央和花墟地底的水庫相同。

    這類諮詢活動﹐其實也是向市民普及城市基建的知識﹐應該多做和認真做。應多動員附近學校﹑社福宗教機構﹑居民組織多關心。讓居民街坊免於水浸安居樂業之時﹐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疫情緩和學校生活復常﹐課外活動恢復。最近馬鞍山富安花園一班小學生由教師帶領﹐由學校走路十五分鐘去參觀本港一個超級巨型工程:女婆山沙田岩洞污水處理廠。讓學生知悉在校舍旁邊的山裡﹐將會有一個世界級的岩洞污水處理廠﹐而原來在城門河河口的舊廠原址將會騰出28公頃土地﹐供市民享用。這既改善了污水廠原址氣味環境問題﹐也為沙田多了一塊28公頃的臨海地王。給市民改善生活提供了不少想像空間。

十多年前當我知道原來沙田的污水淨化後﹐不是排放到城門河吐露港﹐而是向南穿越山巒到九龍流入新蒲崗的啟德河﹐也大感意外。啟德河在舊機場邊入維多利亞港。

這個內容關乎環境保育﹐污水淨化原理﹑並城市基建常識的跨學科全方位學習課程。教得是否有效有趣﹐就得看教師的識見心力了。

 

 

 

 

 

2023年4月15日

城市地底的水庫

882】 n 20230414

  

       作為地理教師﹐為了協助學生答題時有較周詳的內容﹐會授予一些答題框架。例如關於城市發展要關注的因素中﹐必不可少的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基礎建設內容口訣是「六通一平」。這是指城市經濟輰順運作﹐必須先做好以下六項﹐包括:通水系統﹑通電系統﹑通氣(即燃氣/石油氣/煤氣)管道﹑通訊系統(電話/光纖/基站)﹑通下水道(污水渠﹐泄洪﹐蓄洪等)﹑通路(水陸空交通網)。一平是指平整土地或鞏固山坡。

       在城市地面建築之先﹐必須先行設計和建好以上「六通」的網絡﹐方可以賣地和營建地面各項居所或經濟設施。一旦上蓋建築完成﹐便難以修建這些基建了。這些非常重要的基建卻多是不見天日的「地下網絡」﹐或在居民入伙之前已經完成。故一般市民容易忽略。故每年在師訓課程中﹐我都會向教師推介:爭取帶學生參訪這類與生活相關的設施﹐以加深學生的認知和印象。

       渠務署轄下的污水處理廠﹑排洪﹑蓄洪等防洪設施﹐都有可觀之處。例如一般市民可能不知道港島跑馬地馬場中央地底下其實是個巨型的蓄水池﹐平日清空以備暴雨時可以承接跑馬地山上泄下的流水﹐不致淹浸灣仔銅鑼灣一帶的低地。大雨過後﹐便抽水出海再次清空蓄水池﹐以迎接下次大雨。同樣九龍花墟大坑東的球場地底下也是個蓄洪池﹐可減低太子和旺角一帶被水浸的機會。在上環信德中心旁也有這類蓄洪池設施﹐更可防止海水倒灌入上環。。

    每次帶領學員進入地底參觀時﹐他們都很興奮並嘆為觀止。學校多善用這些社區教學資源。可直接向渠務署申請參觀。署方會有專人導賞介紹。

2023年4月8日

污水和屎餅

 881  n 20230407

  

    

881       污水和屎餅


市民大都有興趣知道政府和公營機構提供與民生相關措施背後的原理﹐宜向公眾大力宣傳。說好公營機構的故事﹐不光是宣傳政績﹐也是向市民科普一些生活常識。教師也宜善用這類教材資訊﹐豐富教學和教法﹐讓學生學得更深刻﹐。故我每年在師訓課程中都向教師推介以下這類參觀活動。

教到生態環保課題時﹐要向學生講解工商業廢水和七百萬人每天家居污水(包括:洗澡/洗頭/洗碗抹地和屎尿油汁連同各類化學清潔劑等) 的最後歸宿。學年中會伺機安排學生參觀污水處理廠。讓學生親眼觀看由城中各區污水流入污水處理廠﹐經過篩隔過濾沉澱其中的沙石固體(常夾有鑽石首飾/厨具/毛巾/電池等)後﹐在處理廠實行一級強化處理﹐再加氯消毒﹑再脫氯後便會經深水隧道排出深海。在維港周邊的污水匯聚昂船洲處理後排到南丫島以南深海。

進一步的二級處理是利用微生物去淨化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至於三級污水處理成本較昂貴,聽說只在大嶼山昂坪有實施。採用生物反應池和過濾的方法,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懸浮固體和營養物減至極低水平。其實這時的產品(清水)應該可供飲用了。不過在本港只用於灌溉。

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渣(我和同學們都喜稱為屎餅)經脫水後,會運送到堆填區;近十年則可運往屯門曾咀的「源.區」(T Park)以高溫燃燒發電。餘熱則用於旁邊的溫水SPA(水療)泳池﹐供市民免費享用。這是化廢為寶的典型例子。不少海外行家都來港參觀。

學生在過程中深認識環保的原理後﹐也可向同學和親友做點科普工作。

2023年4月1日

不是東升西降

880】     n    20230331


        

    科普文章難寫。因為既要作者深明其中原理﹐又要知道普遍誤區所在﹐復要以通俗的方式說明其中道理。這種人本來就不多。大學教授不寫﹐因為按大學評審政策的標準看﹐科普文章算不上學術貢獻﹐不計算在工作量之內﹐吃力不討好。中小學教師理應是科普的主力﹐因為每天都面對好奇心爆棚的孩子﹐知悉他們的需要﹐又習慣用淺白的表達方式說明事物的原理。事實上﹐中小學課程內容本來就是科普的內容。

    困難的例子如:小二常識科教【日與夜】﹐要講地球的自轉。有孩子問:為甚麼地球會自轉和公轉?若非大學物理/天文學專業出身的﹐大概也不一定明白其中原理;遑論用淺白方法向小二(或中二/大二)學生解釋清楚。

    又例如漢字部首「車」的字大都與車有關。如輪﹑軌﹑轍.軸﹑輛等。多數人卻不一定知道輻射﹑管轄﹑轅門﹑輿論﹑肩摩轂擊﹑輔助等詞跟「車」有何關係。要解析輞.軾﹑較﹑輻﹑轅﹑轂﹑轄﹑輿等﹐就得先讓受眾明白中國古時車子的特徵﹑字源本義和引申義等。不是三言兩語就竟事。

    作為地理教師﹐在教學中常伺機談一點與生活相關的常識。例如:在北半球﹐陽光的入射角偏南為主﹐即太陽多由東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普遍誤區是:以為太陽由正東方升起﹑正西方落下】。故我國房子多座北向南﹐讓較多陽光入屋。陽光不單使室內明亮乾爽﹐更有紫外線殺菌﹐故我國房屋門窗多喜朝南開。南半球如澳紐﹑南非等反之。

    科普文章要按受眾水平拿捏深淺外。還要針對一般認知上的誤區作出澄清﹐並舉正反例子參照。有圖像視頻當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