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5日

世紀工程

860     20221104 

 

古代交通運輸不發達﹐資訊流通不暢。即使是政令下達也需時﹐更遑論民間書信往來了。加上洪喬有誤﹐寄失謬傳常有發生﹐故有家書抵萬金之嘆。工匠技藝的傳承﹐沒有視聽科技之助﹐更倚重師徒口傳身授﹐流播渠道更狹窄﹐難以廣傳。不像今天有電子媒體無遠弗屆﹐天涯若咫尺。

嘗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見到由中國借出的幾件秦漢珍貴文物:秦始皇時的尺﹑秦二世時期的「權」和錢模﹑李斯通諭全國的小篆碑拓﹑王莽時期的「斗」模。秦始皇統一天下﹐做了一系列影響千秋萬代的大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與度量衡制度。當年沒有電視影印機﹐訊息流傳不暢﹐要全國準確接收並實施統一的消息和規範﹐其實非常困難。決非三年五月的事﹐而是個非常複雜的超級世紀工程。

所見的鐵「權」﹐是中央政府訂定的砝碼﹐重一石。中央政府造了很多標準的「權」廣發全國各地﹐讓各地參照遵行。把秦用的小篆文字刻於石板﹐讓全國人知悉標準文字規格。所見新莽時期的容器標準「斗模」﹐更距秦朝二百多年了。可見政府想推廣一種制度﹐要有強力的國家機器﹐更要領導層有堅毅的意志用上百年以上的努力方可有成。絕非心想口說就事成。

又嘗於湖南長沙的簡牘博物館中見到大量三國時期孫權治下的吳地出土的簡牘。竹木簡牘上記載了當時當地人口﹑戶籍﹑賦稅﹑司法﹑職官任命﹑紀年﹑民間借據和名帖等資料。 須知當時距蔡倫造紙又二百年了﹐湖南官民仍普遍使用竹簡而非紙張。說明造紙工藝仍未普及而價格昂貴。

書生讀史﹐有時只見其心思策略或紙上談兵﹐未有想象實施的艱辛複雜和困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