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日

地球是個球體

829  nnn  20220325

 

    天空為甚麼有時是藍色﹐有時卻是灰白色呢?

    海水為何有時藍色﹐有時卻墨綠或灰黑的?然而掬起一手海水卻又是無色透明呢?

    以上的答案﹐關乎大氣﹑雲霧與海水的物理性質﹑光的折射/散射等複雜原理。對六歲的小學生或18歲的高中文科生或理科生﹐解說答案都不一樣。其實她們所需要的答案也真的不同。

    又例如:地球是甚麼形狀呢?以下說法都可以是對的﹐但都不完整﹐不精確。但該精準到哪個水平才合適呢?地球是圓形?是橢圓形?是橢圓球體?這橢球體的南北直徑長還是東西直徑長?再精確一點﹐原來地球最「肥胖」的周長不在赤道﹐而是在赤道稍南一點。而地球「底部」的南極是稍為扁凹的。所以有人說地球像個梨子。地球表面也不是光滑而有山脈平原陸架海溝﹐則根本就是個凹凸不平的非正橢圓球體。對中小學生來說﹐再精準又是否需要呢?對大多數人來說﹐簡單一點:地球是個球體。

      同理﹐敦煌學﹑紅樓夢﹑良渚文明﹑俄烏戰爭﹑以巴兩千年的恩怨情仇等背景和內容都錯綜複雜﹐非三言兩語能講得清楚。有心解說讓聽者明瞭﹐解說之前先要弄清楚提問者是甚麼人﹐她需要哪種水平的答案。她們為甚麼會問這個問題?

      中小學教師和博物館導賞員都是科普工作者。其解說詞章﹐不只關乎講解者所掌握的資料﹐更要考慮對象的先備知識和她們的需要。要講得動聽﹐不只是講話技巧﹐更要懂得因人而異而選擇素材﹐臨場應變﹐決定講解的深度和廣度。

      有時受自己水平所限﹐又或對方先備知識不足﹐則可表明自己也不懂;或提些問題﹐保持學員的好奇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