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6日

本地師訓課程

783本地師訓課程20210514


    近年在大學的師訓課程或校本培訓工作坊中﹐跟同行交流時﹐發現不少年輕的教師對教育史的ABC不清楚。例如: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科舉制度在當今世界中的影響﹑對現代學校制度的發展沿革流變基本上不知。又例如對於廢校論Deschooling﹑另類學校(包括夏山 Summerhill, 華德福學校Waldorf Schools 等) 或森林學校之類的特點﹑在家教學Home Schooling的討論等都似乎一面茫然。更不用說古希臘和歐美的教育哲學﹑中國近七十年的教育轉變和本地教育政策的宏觀動向了。

    我明白修讀一個只選修十科的PGDE 教師文憑課程﹐不少教師會傾向選修一些「必要」或「流行」的課題﹐例如自己主力任教科目的教學法﹑課室管理﹑青少年心理﹑STEM SEN等熱門應急之用的即食麵課題。自然會較少人修讀看來「沒有用」的教育哲學﹑教育統計或教育社會學等。有人更告訴我:「我讀教育文憑時,大學根本沒有開設這一科。」

    原來大學是否開設以上科目有時也有其困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現職的教授班底中﹐根本就沒有人精於此道。即使學生想報讀也無門。其實這類課程﹐有助於教師明瞭教育現況大局的成因和影響﹐對教師自省優缺﹐尤其是遇上困難要作抉擇時﹐都極有參照價值。

    學院裡教授人數不少﹐但台柱不均致有短樁形成課程結構傾斜。有人則認為大學聘請教授時﹐可能過份重視其論文生產能力﹐而較少考慮學員的需要。我不知此說是否屬實。但我更關注的是:教育從來都非常「本地」的﹐培訓本地師資的教授﹐必須熟悉本地教育實況﹐才能導引所培訓的教師成長得更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