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5日

由故事開始


713  20200103


        認識基督教﹐始於小時候上主日學聽個別的聖經故事。
        知三國演義﹐不是拿原著順序由頭看到尾﹐而是看手掌般大小的插圖漫畫(小人書)個別故事的單行本。 例如:孔明借箭﹑挑園結義﹑三氣周瑜﹑華容道等。
        看水滸傳和西遊記也是如此﹐是先在不同場合偶然接觸個別人物或其故事:武松打虎﹑林沖夜奔﹑呼延灼連環馬﹑宋江怒殺閰婆惜﹑鐵扇公主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 後來到中學時才真的拿起文字版本的水滸西遊。
        接觸不少中華故事﹐包括楊宗保佘太君﹑穆桂英﹑梁紅玉擊鼓退金兵﹑審烏盆﹑六月雪﹑陳世美秦香蓮等則是由電影或戲曲入手﹐當年也不知其出處朝代﹐只知都是「古代」故事而已。
        中小學時期﹐家中有幾冊成語故事﹐其中故事依筆劃序排列。 從這幾本故事書學成語﹐更是閒時隨手拿起其中一本﹐每次看三五頁。 從中斷續散亂地讀了數以百計的故事寓言﹐既提升了語文能力﹐又無心插柳地打下了中國史地文化的基礎。
        在生命歷程中﹐隨機碰上華盛頓砍櫻桃樹﹑三隻小豬﹑目蓮救母﹑捨身餵虎﹑白雪公主﹑加利略之死﹑哥倫布﹑威尼斯商人﹑南丁格爾﹑基度山恩仇記等外域故事﹐依稀知道世界文化的多元性甚至模糊地感受到其共同性。
        在中學之前﹐通過千百個古今中外故事﹐學了人情世故﹑道德倫常﹑忠奸善惡。 潛移默化地塑造了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家國情懷。
        入了初中才首次有歷史科。 比較系統地知悉中國和世界歷史時間框架。 後來再用上幾十年時間把這些故事連繫到框架中去。
        這種由散亂個別具體故事到整理出系統化的知識理念框架﹐大概才是一般人學習的常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