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3日

看雜書


696 n n  20190906


        要課堂生動有趣﹐固然要精心備課﹐找出課堂內容的重點難點和趣味點。 因為學生的學習﹐往往由趣味點出發。 故花點時間尋覓思考趣味點所在﹐盼能引發學生關注而生自學進深之心。
        趣味點可以關乎當下生活時事﹐流行影視綜藝節目和人物﹐也可以是心靈雞湯的勵志故事﹑史地科學的百科常識﹑更少不了文史哲的成語故事和掌故軼聞野史等。
        教學數十年﹐在主題之外﹐常備這類內容﹐在課堂中加點花邊色彩﹐在硬核知識中多一點輕薄短小的軟性包裝﹑主菜外加個甜品﹐盼能促進消化。
        最近整理書房﹐發現原來多年來購置了大量與考試搏擊或寫論文全無關係的「唔等使」閒書﹑雜書。 表面上跟我教授的科目無關﹐卻一直不時會吸引我翻看其中章節。 且不說用作花邊教材﹐平日看著﹐自己也長知識﹐趣味盎然。
        記得中學時看魯迅的雜文﹐往往被其書後的注釋吸引。 魯迅他們這一輩的﹐雖說是新文化運動的猛將﹐卻都是國學根柢極深的人。 文章中遣詞用字精準﹑用典舉喻常牽連古今中外的故事﹐導引讀者聯想。 讀其書後的注釋﹐益覺其博通今古﹐學養精深。
        即使拿了個本科學位﹐也僅是知道這門知識的基礎入門。 讀個碩士博士﹐就更可能專精某一範疇而己。 因為教學常接觸到一些旁枝相關的常識﹐往往一竅不通。 遇到不曉不明的事物﹐便要翻書本﹐查文獻。 結果家中雜書甚多。 包括天文地理畫冊﹑漁獵農牧基礎﹑社經哲學入門﹑數理化生科普﹑藝術建築掌故﹑音樂趣聞笑話等。 雖或皮毛﹐卻是進深的起點﹐備課的好工具。 懂多一些旁邊的東西﹐講課時心裡也較踏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