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

導賞也是策展人


684 ¾¾¾¾  20190614


    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前備課時﹐要考慮:今次參觀學甚麼?想達到甚麼目的?為此﹐要選取博物館哪個展廳﹑哪些展品?怎樣組織安排才達到教學效果
    其實教師設計參觀活動﹐其工作跟一個策展人相似。 策展人要在博物館中眾多藏品中選取若干﹐組織成一個系列﹐向觀眾講一個「故事」﹐從而讓觀眾有所感悟。
    教師或導賞員考慮到學生的社經背景﹑知識水平和專注力的限制﹐不可能把全部展品內容都講一遍。 而要在眾多展品中再挑選若干合適的﹐向學生介紹﹐以達到是次參觀的教學目標。
    一般健康的長者參觀展覽頂多一個小時已會疲累﹐現今青少年兒童專注力更短﹐一般45分鐘算是極限了。 根據過去經驗﹐一小時大概可以介紹約廿件展品的基本資料。 故導賞時不宜貪大求全﹐而須有所選擇。 過程中如無互動而只是聽講﹐學生很快便會旁鶩分心。 故導賞中安插一些觀眾力所能及的「富挑戰」或「趣味」問題﹐會拉緊其注意力。
    至於用哪些展品如何組成一個學習主題﹐則視教師的功力了或可事先跟導賞打個招呼﹐說明學習重點和方向 更宜在校內先給予一些基本信息﹐減省臨場介紹資料的時間
    參觀工作紙(台灣稱學習單)不是填充測驗卷;應該是導賞的指引﹑相關地圖﹑參考資料和圖片﹑網上鏈接的資訊﹐是協助學習的錦囊
    至於導賞員未及講解的展品﹐大可交由參觀者(學生)自由選擇觀賞。 在事後跟學生總結時互動探索交流﹐一樣也可以有助學習。 說不定學生自由觀賞探索所得﹐不下於教師主導下的學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