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6日

科普

676  nnn 《教育心語》20190419

        科普是個總稱。 其內容不一定跟自然科學或數理化生有直接關連。 其中包括日常的衣食住行或生活常識﹐也跟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相關。
        就以最近失火的巴黎聖母院為例。一般人也許知道是座世界著名的建築﹐但有何特點?甚麼是哥德式建築?其在文化上有甚麼意義和價值等﹐其間都大有學問。 一般人毋需是建築專家﹐也應該借此機會﹐對世界文化瑰寶有點起碼的認知。 更進而關心世界各著名文物的保養保護。
        近半年來在電台一個以小學生為對象的節目﹐跟孩子們談生活的常識﹐也是科普的工作。 半年來選談了冷氣機抽濕和滴水的原理﹑家庭污水(洗澡洗碗洗頭水和屎尿)的處理﹑火山爆發的趣事﹑飛機餐飲和廁所的設計﹑航空燃料的相關知識﹑家居建築的門窗設計等。 牽涉到環境和房屋座向的關係﹑天窗天井和牆壁的功能﹑屋頂的形狀﹑香港污水處理一些鮮為人知的基建和環保故事﹑火山爆發的影響等﹐都是我們生活中應有的知識。
        此外﹐關於歷史地理文化的基礎常識也是科普的內容。 例如古代港人上京赴試考狀元﹐是怎樣由元朗走到北京的?沿途說的是甚麼語言?花的甚麼貨幣?同理﹐唐朝玄奘法師去印度取經﹐沿途又說甚麼方言?吃甚麼東西?武俠小說裡的人由少林寺走到天山採雪蓮救傷治病要走多久?當時旅途上用甚麼生火和照明工具?吃的是甚麼糧和菜?古代雨衣和泳衣又是甚麼樣式?
        這類知識在基礎教育未必覆蓋﹐有待社會上科普補足。 故社會上的科普教育極為重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