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4日

不再備課

655   《教育心語》20181123

        月前寫了一篇教師要備好課的短文。 有教師行家表示認同﹐內地有老行尊特級教師來電訊慨嘆:現在還有多少教師備課呢?他列出原因是:
1. 網上有教案可抄﹑
2.教師用書可倚賴﹑
3. 很多學校實行課堂單人單座﹐務求學生全堂聽。
        的確﹐如今資訊發達﹐網上資源尤其豐富。網上有大量《名師教案》可供下載。 教師若拿著來照本宣科﹐也真的可以過關。 更可大言不慚聲明:此乃名牌學校名師在示範課的劇本。 我等老式行家笑言:這教師肯在網上翻查尋找名師教案也不失是有點「上進心」。
        更省功夫的﹐索性拿著出版商的《教師用書》﹐搖頭擺腦地照著課文旁邊的小紅字朗讀一遍﹐彷彿引經據典地說文解字﹐也能騙過無知蒙童。 書商也提供相關的「罐頭」電子簡報ppt﹐教師大可不用任何改動調校﹐不管是否合適其本校的學生水平和實際需要﹐便可以打著IT教學的幌子搵食。 原來內地跟香港一樣﹐出版商提供了教師專用的課本﹐包括了課文相關的參考資料。 教師大可毋須備課﹐厚著臉皮辯稱此乃教科書(官方)的標準範式。
        出現這種現象的關鍵條件是:校方不是要求學生「學會了」﹐而只要求教師「教了」﹐完成教學進度是重中之重。 換言之﹐按進度「教完書」是硬指標﹐其他皆是其次甚至不管!至於學生明白了沒有?有何疑問和聯想?有點甚麼在劇本(教案)以外的想法或旁枝花葉﹐都會干擾了預設的教學流程。 為免生枝節﹐故課堂裡不允許提問討論互動﹐規定學生單行單座﹐務求學生專心聽課。
        如此﹐教師又何須花心思備課?




2018年11月15日

非物質的無字天書


654 n  n¾¾ 《教育心語》20181116


        教師參訪友校要有幾個心態:   一是學習人家的優點長處﹐不是去挑剔人家的缺點。 二是不能簡單欣羡人家資源多﹐生源好﹐家長社經地位高,才有今天的成效。 否則會容易得出結論:「人家條件好﹐我們條件差﹐學不了。 參觀也無用」。 參訪應聚焦學習人家如何看待挑戰﹑克服困難﹐如何頂住壓力﹑排除險阻?人家放棄了甚麼以換取今天所得?須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大有大的難處﹐都有她們的弱點困難或缺失。
        例如不妨思考
        主人為何安排我們參觀這兩層﹐而不是下面的兩層?參觀A而非B實驗室?人家為何集中介紹體育而非音樂活動呢?資源投入於Q而不在R﹐她們考慮甚麼因素呢?
        香港地方矜貴﹐尺金寸土,大家都頭痛空間不足。 人家是怎樣儲藏大型樂器如定音鼓和木琴呢?在一次參訪幼稚園時﹐行家都關心孩子午睡時的床和墊褥收納在哪裡呢?怎樣籌措資金購置昂貴的教具呢?從何可以募得免費的教材和學具呢?
        參訪者事先要備課帶著問題而來外﹐更要臨場觀察﹑把握稍瞬即逝的時機‥主動即場追問。 否則過後可能忘記了﹑也不便再進一步查詢。
        有時不妨提出自己的做法想法跟對方交流﹐既剌激思考﹐也能澄清一些誤解和發現自己的盲點……啊﹐原來新出了這種物料或軟件﹐比舊的好用得多!噢﹐原來你們也試過我校的做法﹐放棄的原因是甚麼呢?
        參訪友校﹐宜多追尋成果背後的過程﹑實物未能展示的思慮﹑特別是放棄了的方案﹑推行政策過程的思路和抗阻等﹐都是視覺以外的弦外之音﹑是無字天書。


2018年11月8日

穿針引線者


653 n n 《教育心語》20181109


        參訪學校成敗的關鍵人物是穿針引線的中間人。
        作為教師培訓者的中間人﹐要清楚知道參訪者的特點和基礎﹑需要和期望。 如參訪者是新上任的校長﹐她們關心的可能是資源調度安排﹑計劃方向和如何克服人事管理的困阻等。 前線教師可能關注友校的教學具體安排和課堂操作﹑照顧學生差異的點子。 有些學校素以某項表現聞名﹐參訪者就抱慕名而來的心態﹐想求得其中訣要門路。 穿針引線的不可能有求必應﹐照單全收。 因為被訪教師和學校有其工作常規﹐時間亦有限﹐就要參詳雙方的期望與接待能力﹐作出協調﹐選擇重點聚焦﹐方能保証果效。
        參訪前要跟參觀者作好導引﹐讓參觀者有備而來:簡介這個寶藏的特點和優勢或發展的背景資料。 現場發現氣氛呆滯而不夠活躍﹐主客雙方表現得太拘謹或討論離題﹐中間人就要發揮促進者的角色﹐導回正題或引發挑戰性的思考。甚至要代問一些問題﹐讓主方發揮。
        月前曾帶領一批少有參訪經歷的前線老師探訪某名校。 可能經驗不足或客氣﹐老師們全程只聽主人介紹和安排﹐卻沒有任何提問和討論。 故在參觀校舍途中﹐我要代參訪者問主人:改裝校舍時有何困難?如何選擇不同的解決方案?改革前同工的心態如何?對改變有疑慮嗎?如何減低同工抗阻改革的心態?如何激發同工的創意和參與等。
        一般參訪都只是見到人家努力的工作成果。 以上這些問題﹐都不是參觀可見的。 不問這些問題﹐就像入了寶山空手回了。  
  
  

2018年11月6日

再訪聯合國



概是第三次到訪聯合國了。今次最不同的是由可風當導遊。。
 聯合國門前有各成員國的國旗順字母序排列。首尾分別是阿富汗和津巴布韋。中央的是聯合國旗外﹐最後其實是巴勒斯坦和梵帝崗兩個觀察成員的旗幟。


聯合國大會 UNGA 前母子留影。


聯合國入口有兩個著名藝術作品。這是意大利所贈的《破損的地球》。意在希望能合力保地球護環_
 這是盧森堡所贈的雕塑。一支打了結的手槍。呼籲和平!_
 在花園較後有越戰紀念「碑」。
 聯合國的辦公樓(圖中)和會議廳大致分開。一般參觀者多在右面的會議廳建築群內。
 此貴重地皮在曼克頓中城﹐二戰後由洛克菲勒捐贈。各國的辦事處多分佈在附近幾條街。
聯合國後花園臨河岸﹐遠望旁邊是 急劇發展的新區。由貨倉碼頭改建而成。近處是大型無線電接收器
 現今聯合國主要討論的, 還是社經文化發展的課題為主。

 建築內有很多藝術品。其是其中之一。觸目驚心。

2018年11月1日

參訪學校


652  nnn n 《教育心語》20181102


        教師參觀友校交流﹐能拓濶視野﹑增添知識﹑廣結友朋﹑擴展和鞏固支援網絡等﹐是教師培訓重要的進修方式。 故近年我們經常安排校長教師到友校探訪觀摩。
        然而怎樣的訪校觀摩成果較大呢?這與參訪者的心態和基礎有關﹐也跟接待方的準備有關﹐更與穿針引線的中間人的安排有關。
        接待者要珍惜來客參訪的機緣﹐因為這是一個總結經驗和展示成果的機會。 也是培訓校內教師學生的上佳場合。
        多數學校已把部份任務交付學生﹐讓學生擔任接待大使﹐讓孩子介紹校舍設施和基本狀況。 須知:學校最重要的產出是學生的能力和表現。 由學生接待客人﹐既是展示﹐也是培訓學生的自信與氣度﹑言行禮貌﹑語文能力﹑應變能力。 在跟客人互動相處過程中﹐學校教育成果表露無遺;勝過校長自吹自擂。
        負責接待的教師因為要代表學校向同行介紹﹐少不了要對日常工作作點回顧總結。 這也是日常繁忙工作中難得的一個整理思緒的機會。 展示觀眾既然是教育界行家﹐客套話可以少講﹐關鍵和難點可以多談。 尤其是克服困阻的心路歷程和策略更宜詳細一些。
        介紹學校施行的政策措施﹐特別要講其背後的理念﹑摸索過程中躊躇徘徊的考慮﹐尤其值得跟同行分享抉擇的思路﹑考量的因素。 因為這才是最受行家關注的關鍵﹐是最動人心弦的細節。
        如果可能的話﹐我們甚至盡量安排主客雙方同枱聚餐﹐在較自然輕鬆的氣氛裡多點細緻的交流。 有些個別學校甚至安排訪客在課後參與主人家的備課會﹐省思自己會議的文化和解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