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8日

準備有趣的演講和備課

教育心語 20140718
教育心語 20140725

  據說英國BBC 編輯新聞有三個"3 E"要求: Experience/ Educational/ Entertaining
  神學院訓練牧師講道也據說有"3 I "的要求:InformativeInspiringInteresting。
  此三者字眼稍有出入,但意思相同。
  多年來﹐ 我備課或撰寫演講稿的原則﹐ 歸結起來﹐ 也是這三條。
第一條是提供資訊或經驗之談。
特別是要提供聽眾「想知而未知」的資料。使學生聽眾得到新知,擴闊視野。覺得上這一課「有料到」(接收到新資料)。這是最基本的。資料與其生活無關或翻炒舊料,聽眾便會覺得沉悶,導致分心想離開。
    第二條是富教育或啟發性。原來人不一定抗拒「被教」。關鍵在教師是否真的能讓學生覺得有種「更新」的感覺。思想和心靈上的「更新」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種頓悟或「啊!原來如此」的感覺。最常見的就是用新的視角看舊事物、將舊資料用新框架整理,或重新編排組合,使之綱目分明,甚或只是將文字轉換成圖像,也會使聽眾有煥然一新的感覺。教師或講者將不同科目領域或章節的資料重組,使到學生有種「噢,原來這也有關係」或「這真的較易記憶!」,就是一種新鮮的學習經驗。
    對着學生可能毋須旁徵博引、言必聖賢經典,卻宜盡量將生活時事與內容連繫。例如將歷史上的官名,類比於今天的司局官職;將古代或外國的一些行業對比此時此地的職業,又或用一個有趣貼切的比喻,都會使到學生或聽眾感到興奮和有更新的感覺。換言之,舊酒新瓶是有用的。講者應常掛念着今次提供了什麼新觀點和架構以啟發他人呢。
     第三點:趣味性。
     如果做到第一二條,演講已經頗為吸引。教師能聲情並茂,有條理精準地講解說明是基本要求了。因不同學生聽眾的學習方法或接收習慣不同,興趣重點各異。是以我們就要準備多幾種表達手法與技巧,以適應不同的觀眾,方可使課堂演講活潑而吸引。
          用多媒體科技協助是有效的。但圖像盡可能大而清晰,銀幕要夠大、投影器要夠光亮、字盡量少。記着:你的演講內容才是關鍵,莫被多媒體干擾了你的演講。
          觀眾活動或互動的提問討論會增加參與性,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參與答問和願意配合你。
          所謂活動有趣味,不一定要唱歌跳舞、翻跟斗變魔術。趣味往往來自一個看似無來頭,或一個大膽脫軌的問題;來自提供一個意料之外的答案;來自一張引發會心微笑的圖片或視頻。以一段剪報或案例引發一場思辯爭論。腦筋的活動才是趣味的根本。故此,教師平日要累積大量這些趣味性的圖片、剪報、視頻、問題和答案。
          當然,關鍵是教師能否掌握學生學習心路歷程中的困惑和難點。是以多年來,我常提示新入行的同工: 「備課要先備人!」要符應學生受眾的先備知識和心理特點。
          總的來說,教師作為專科大學生,充分掌握課堂教授的內容資訊應該勝任有餘。故備課宜聚焦在:表達的形式和學生觀眾的心。
          由於學生觀眾多樣而常變,備好課其實是永無休止的追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