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堂喪禮儀式﹐各有所宗。 道教﹑佛教﹑基督教的﹑甚至是混合或無宗教的儀式雖異﹐但都反映了死者或行禮者的期盼和心願。
有些儀式﹐大概相信死者靈魂會另有歸宿的﹐送別之外﹐也望他一路順風﹐早登仙界﹐便送上行李衣裝﹐並銀兩盤川﹐以求陰安陽樂;更邀請靈媒引路﹐趨吉避凶﹐或儘快輪迴。 有些則善頌善禱﹐奉香唱詩﹐祈禱祝願死者安息天國,享有永生。
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儀式中﹐一般都有講道和述史的環節。 近來見到即使採用道教或佛教儀式的﹐於原有的祭祀超度活動外﹐於靈堂上也安排親友或子孫述史﹐以懷緬先人善行﹐以謝先輩劬勞。 這等述史懷念的環節﹐形式多樣﹐或借後人之言﹑或文章照片﹑或電子視頻﹐配以音樂詩歌﹐展示死者生前音容言行﹐以作追思。
可能是當教匠的職業病﹐在靈堂上常思想著如何用好靈堂這個教室﹐推行生死教育。 個人總認為:喪禮由在生者所行﹐主要還是給在生者體會。 年輕人或在生的﹐因著這等儀式安排﹐得到甚麼教訓?
靈堂上述史或紀念演講﹐實在是對先人生平的總結簡釋debriefing;給後人一點關於行事為人的啟示。 生命壽元由天定﹐然而生命意義與色彩卻由人賦。
近月送別的幾位老人家﹐都是沒受過正規教育的草根婦女﹐歷盡戰亂煎熬﹑人亡家破﹐卻樂觀堅強﹐胼手胝足勤儉持家﹐將兒女供書教學成材。 這些先人的生平﹐反映了大時代蟻民不平凡的一生;後人紀念尊敬之外﹐也許對人生會有點感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