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6日

實地參觀的策略

教育心語 20130222

帶領學生走出課室學習,大都是希望突破課室的局限,增加其多元經歷和體驗。教師備課功夫極重要!既要結合學生需要和課程,又要臨場應變、作適時的輔導和總結,要求極高。備課不足,虛應故事,雖有活動,實無學習,浪費青春!更甚者則「放羊」自流,學生沉悶無所得之外,更向學生示範了不認真上課的態度。
這既影響教師形象,更嚇怕學生不想參與戶外參觀。不少學生反映:不想去博物館,因為很悶,大體是之前的經歷不佳所致。這類無意中摧殘了學生去博物館的意欲,營造不認真對待參觀學習的心態,且不說是罪過,也應非教師和學校期望。非常可惜!
設計實地參觀,有幾種常用策略和意義:
一、【竟有此事!】:學生背景各異,各有局限。嬌富者不知民間疾苦,不諳世情。貧困者識見狹窄,經歷單調。學校辦參觀,可拓闊視野,讓學生開眼界,增見聞。還包括「服務學習」和「職場見習」等﹐學生得知職場實況﹑或世間竟有如此奢華浪費﹑或貧苦無依一至於此的見聞﹐千金難買。
二、【原來如此!】結合課程,讓學生帶著問題學,到實地現場探索求解,實驗解決方法。戶外測量實驗活動或年宵實習均是。 又如期間學習者用盡五官六感﹐方有實際感受﹐如:惡臭難當﹑清新爽快都是親歷方有的感覺。
三、【果然如此!】校內已經學過相關理論,能到現場親身經歷,印證已知,則理念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心生「果然如此」的感覺,則印象更深刻,鞏固所學。如:整齊劃一的千人操或瀑布的氣勢磅礡﹑數萬人齊歡呼吶喊或寂聊的天籟﹐均要現場感受過才明白。  
四、【由此及彼!】學習者的感悟所得,因人而異。現場的交談互動,感官的體驗和感動聯想,往往非師長事先所能設定。參觀訪談,就是提供機會讓學生觸景生情,由此及彼,浮想聯翩,亦是得著之一。
關鍵是:導師細緻備課,用好現場的教材之外,適時引領解說。

2013年2月14日

集體備課:校服

教育心語 20130215 

          某校近年新聘了不少年青教師﹐而師生衝突加劇﹐學生不尊敬師長的案例頻生﹐家校不和引起的矛盾使領導層不勝煩擾。 邀我到校辦個德育工作坊。
          其實﹐這不一定是新教師的問題﹐而牽涉到社會風氣轉變﹑各持份者如何看待學校教育﹑對學校和教師的期盼起了變化有關。 面對變局﹐領導層和資深教師也不能拿著老皇曆過日子﹐何況轉變革新也有個適應過程。 故我建議新老教師﹑甚至教務處的職員和教學助理﹐都一起參與德育工作坊﹐方能統一全校看法﹐起到步伐較一致的果效。
          日常校園裡﹐師生衝突千百種﹐豈能於作坊中窮舉﹐並一一解決?而其中最常見的莫過於校服儀容問題。 故建議老師們先行深入討論與此相關的若干問題:以期舉一反三﹐由訓輔部門制訂原則規章解決。 討論大綱如下:
l   外表和個人的品德有何關係?
l   現今中外的制服是甚麼一回事?
l   為何要穿著校服?為何要管理學生的髮飾儀容?
l   統一服飾有何優缺點?社會生活與校園生活有何例証?
l   校風和集體形象如何營建?隱蔽課程如何實施?
l   各持分者怎樣看校服髮飾儀容的規定?
l   如何寫好服飾的規定?讀者是誰?
l   如何爭取各持分者認同學校的做法?
l   如何宣傳和執行?有否彈性和酌情權?
l   有何上訴機制和跟進配套措施?
學校是社會縮影。 品德教育關乎價值和權益﹑眾人不同觀點的角力﹑爭議﹑選擇和妥協﹐沒有簡單的錦囊妙計﹑一刀切措施或百合匙式的散手絕招﹐以化解矛盾。
這個教師工作坊就是一起集體備課。

2013年2月8日

學生染髮

教育心語 20130208

  學校的訓輔工作和執行校規,是德育課程的重要環節。不備好課,不單教不了學生,更會壞了教師和學校的威信,壞了學生對學校的歸屬。
  以下師生對話,似曾相識麼?
師:「你的頭髮啡啡黃黃,按校規,學生不應染髮。你染髮是違反校規,現在跟我到訓導處,按校規記你缺點一次。」
生:「老師,我的頭髮啡黃,不是染色,乃是天然!」
師:「你狡辯!我們華人頭髮怎會啡黃!而且去年你的頭髮都是黑色!」
生:「我參加了游泳校隊,練水多了,頭髮便黃了……我冇呃你,唔信你去問負責泳隊的體育老師黃Sir。游泳校隊成員,個個頭髮都啡啡哋啦。」
師:「你莫以為用校隊做擋箭牌。莫以為拿獎牌便可以不守校規…」
生:「冇噃!只是你見識少啫!」
師:「我見識少!你……你……」
生:「張老師,你的頭髮都染咗啦!你的頭髮由白染黑就得,我們學生由黑染白就唔得?有何道理?」
:(怒不可遏) 「當然不同,我是老師。」
生:「老師又如何?」
:「你.........你現在是甚麼態度?」
  至此,學生答得有理由,問得有紋路。這個張老師卻顯得理屈詞窮,未能以理服人,便顧左右而言他,轉移話題到學生的態度。拿出師道尊嚴之類的大棒子,以期大石砸死蟹去解決問題。
  事實上,有些教師對於校規的理據,也不甚了了。如果沒有或未能說明校規的理據,沒有說服學生而強要執行,學生心裡不服,理所當然。
  師範學院裡應該開設培訓準教師執行校規的實戰課。否則學校現場實地培訓不可或缺。

2013年2月1日

備課:師生衝突

教育心語 20130201

  為某校做教師培訓工作坊。主題是:如何處理師生衝突。
  面對日益複雜多變的校園互動,實在難於工作坊內窮盡校園內外師生交往的衝突情境。部分教師錯誤期望有一種萬應靈丹式的簡單絕招,可以化解千般矛盾;部分則希望習得三兩度散手,可以即時拆解難題僵局。
  其實,處理學生操行問題,要先行備課甚至要實習綵排,方有把握。
  課前備課,教師們覺得天經地義、理所當然。不備課而上課,嚴重一點說,是有違專業操守、職業道德。跟學生交往,特別是處理學生的操行難題和各種越軌犯規行為,都是教育工作,焉能空槍上陣?不備課,無「教案」而貿然上前執行校規,與賭運氣何異?
  「教案」是基於學案——基於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狀況,而設計師生間的教學活動計劃。這包括:
  • 學生怎樣看待和理解校規?
  • 怎樣看師生關係?
  • 教師自己又是否已經清楚明白校規背後的理據?
  • 有否預計學生常用的辯解甚至狡辯?
  • 如何擺事實講道理?準備了甚麼例子說服學生?
  • 如何處理學生態度惡劣時的回應?
  • 校方和教師團隊有何支援?
  • 旁觀的同學反應如何處理和安頓?
  • 師生彼此如何落台?
  這都要事先有點估計和準備,甚至綵排。否則,遇上學生出乎意料的回應,便會手足無措,甚至出醜當場。尷尬之餘,也壞了形象。
  面對學生犯規而視若無睹,逃避不處理,也是一種姿態。學生和旁觀者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中,教師威信尊嚴於焉崩壞,難以修補。